奉送嚴公入朝十韻

杜甫〔唐代〕〔〕

鼎湖瞻望遠,象闕憲章新。
四海猶多難,中原憶舊臣。
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
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
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
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
空留玉帳術,愁殺錦城人。
閣道通丹地,江潭隱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瞻望鼎湖江山渺遠,代宗即噓法度更新。
四海之零仍然多難,朝廷思念你這位舊臣。
你應時而起安撫君王的憂心,從早就具有治國的才能。
你慷慨奮發壯大國運,從容地平定了西蜀的邊爭。
如今要從蜀地返回京都,去朝廷輔佐新君。
夜聞漏鼓盼望天明啟程,計算著入朝應在宮鶯罷囀的時辰。
這里空留你的用兵之術,成都人民都愁苦萬分。
你將行經棧道進入朝廷,我仍在江邊隱居有如白蘋。
這輩子哪能老于蜀地?如果不死一定要回到關中跟你一樣效忠朝廷。
你若能登上臺輔之位,危機關頭切莫顧惜自身!

注釋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詩歌前四句寫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難之際需要嚴武這樣的舊臣。嚴武在玄宗朝曾任侍御史,肅宗朝曾任京兆少尹、御史中丞。不說朝廷而說中原,是贊揚嚴武為眾望所歸,表明他這次還朝,是大家所盼望的。

  “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边@四句贊揚嚴武文韜武略滿腹經綸,在平叛收京鎮守一方等各方面均有杰出貢獻。安祿山叛亂后,玄宗逃往成都,肅宗即位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北)。嚴武也到靈武輔佐肅宗,搞好安定團結。后兩句借用張天步,比喻國家的政治局勢。這是說嚴武過去在中央工作,曾經激于忠憤,協助打開當時的局面,收復兩京。塞上由于戰爭而揚起的沙塵,說嚴武鎮守四川,又從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詩歌前四句寫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難之際需要嚴武這樣的舊臣。嚴武在玄宗朝曾任侍御史,肅宗朝曾任京兆少尹、御史中丞。不說朝廷而說中原,是贊揚嚴武為眾望所歸,表明他這次還朝,是大家所盼望的。

  “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這四句贊揚嚴武文韜武略滿腹經綸,在平叛收京鎮守一方等各方面均有杰出貢獻。安祿山叛亂后,玄宗逃往成都,肅宗即位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北)。嚴武也到靈武輔佐肅宗,搞好安定團結。后兩句借用張天步,比喻國家的政治局勢。這是說嚴武過去在中央工作,曾經激于忠憤,協助打開當時的局面,收復兩京。塞上由于戰爭而揚起的沙塵,說嚴武鎮守四川,又從容不迫地將和少數民族之間的糾紛平息下去了。

  “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首句用典《莊子·逍遙游》上的寓言:大鵬飛到九萬里的高度,背負青天,然后圖謀遷移到南海去,用來比喻志向遠大。這是贊美嚴武抱有大志,要將四川地區治理好,有如大鵬展翅,而今奉召回朝,又好比它回翅由南方飛返北方?!氨睒O”一句,古人認為:它位于天體最高處,其它的星都拱衛著它。這是贊美嚴武一向忠心耿耿地為皇帝工作,這次內調中央,更加接近,和其他大臣一道猶如眾星捧著北極星?!奥┕摹币痪涫窃O想嚴武上朝情景,待漏聽鼓,直到天亮。“宮鶯”一句,這是點明嚴武入朝已在夏天,宮鶯都不歌唱了。鳥叫得好聽叫囀。

  “空留玉帳術,愁殺錦城人。閣道通丹地,江潭隱白蘋?!笔聦嵣?,“玉帳術”一句是典用一種迷信說法。這是說嚴武還朝后,雖然留下了玉帳術,足以“靜塞塵”保護成都人民。突出嚴武在四川政績,令百姓思念,最后寫杜甫自己淹留四川心中惆悵,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終老蜀地,爭取再回朝廷做官,從多角度寫贈別之意。詩的最后二句是全詩核心,也是杜甫最鄭重的囑咐——如果嚴武回朝擔任輔弼要職,一定要克盡職守,不能臨危惜身。

  嚴武入朝既是杜甫的政治理想的一種延伸,也在客觀上使杜甫又失去了經濟依靠,此后二年詩人漂泊在梓州、閬州,直到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嚴武復回成都任東西川節度使,杜甫才又攜家回成都?!?/p>,

參考資料:完善

1、 程千帆,沈祖棻注評.古詩今選:鳳凰出版社,2010:239 2、 海兵.杜甫詩全集詳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09
創作背景
詩歌前四句寫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難之際需要嚴武這樣的舊臣。嚴武在玄宗朝曾任侍御史,肅宗朝曾任京兆少尹、御史中丞。不說朝廷而說中原,是贊揚嚴武為眾望所歸,表明他這次還朝,是大家所盼望的。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