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督護歌

李白〔唐代〕〔〕

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云陽乘舟北上,兩岸商賈云集。江淮間的水牛喘息休息的時候,纖夫們卻還在賣力干活。他們賣力地拖船行進,真是十分辛苦。氣候如此炎熱,渴極了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河水太渾濁了不可以喝啊!但他們還是喝了,這濁如泥漿,半成都是土的水!他們拉纖的時候唱著《都護歌》,其聲凄切哀怨,口唱心悲,淚下如雨。船夫為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難開采盡的石頭運往上游。可石芒碭是采之不盡、輸之難竭的,纖夫之苦足以感傷千古!

注釋
云陽:秦以后為曲阿,天寶初改丹陽,屬江南道潤州,是長江下游商業繁榮區,有運河直達長江。即今江蘇丹陽。
吳牛:指江淮間的水牛。
江滸: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二

  李白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作不如杜甫多,此詩寫纖夫之苦,卻是很突出的篇章。  

  《丁都護歌》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據傳劉宋高祖(裕)的女婿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府內直督護丁旿奉旨料理喪事,其后徐妻(劉裕之長女)向丁詢問殮送情況,每發問輒哀嘆一聲“丁都護”,至為凄切。后人依聲制曲,故定名如此。(見《宋書。樂志》)李白以此題寫悲苦時事,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了。  

  “云陽”(即今江蘇丹陽縣)秦以后為曲阿,天寶初改丹陽,屬江南道潤州,是長江下游商業繁榮區,有運河直達長江。故首二句說自云陽乘舟北上,兩岸商賈云集。把纖夫生活放在這商業網點稠密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二

  李白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作不如杜甫多,此詩寫纖夫之苦,卻是很突出的篇章。  

  《丁都護歌》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據傳劉宋高祖(裕)的女婿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府內直督護丁旿奉旨料理喪事,其后徐妻(劉裕之長女)向丁詢問殮送情況,每發問輒哀嘆一聲“丁都護”,至為凄切。后人依聲制曲,故定名如此。(見《宋書。樂志》)李白以此題寫悲苦時事,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了。  

  “云陽”(即今江蘇丹陽縣)秦以后為曲阿,天寶初改丹陽,屬江南道潤州,是長江下游商業繁榮區,有運河直達長江。故首二句說自云陽乘舟北上,兩岸商賈云集。把纖夫生活放在這商業網點稠密的背景上,與巨商富賈們的生活形成對照,造境便很典型。“吳牛”乃江淮間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熱,見月疑是日,所以見月則喘。”(《世說新語。言語》劉孝標注)這里巧妙點出時令,說“吳牛喘月時”比直說盛夏酷暑具體形象,效果好得多。寫時與寫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寫境傳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嘆息語意沉痛。“拖船”與“上征”照應,可見是逆水行舟,特別吃力,纖夫的形象就突現紙上。讀者仿佛看見那襤褸的一群,挽著纖,喘著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步一顛地艱難地行進著……氣候如此炎熱,勞動強度如此大,渴,自然成為纖夫們最強烈的感覺。然而生活條件如何呢?渴極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濁不可飲”呵!僅言“水濁”似不足令人注意,

  于是詩人用最有說服力的形象語言來表現:“壺漿半成土”,這哪是人喝的水呢。只說“不可飲”,言下之意是不可飲而飲之,控訴的力量尤為含蓄。纖夫生活條件惡劣豈止一端,而作者獨取“水濁不可飲”的細節來表現,是因為這細節最具水上勞動生活的特征;不僅如此,水濁如泥漿,足見天熱水淺,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以下兩句寫纖夫的心境。但不是通過直接的心理描寫,而是通過他們的歌聲即拉船的號子來表現的。稱其為“都護歌”,不必指古辭,乃極言其聲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淚下如雨,這也照應了題面。

  以上八句就拖船之艱難、生活條件之惡劣、心境之哀傷一一寫來,似已盡致。不料末四句卻翻出更驚心的場面。“萬人系磐石”,“系”一作“鑿”,結合首句“云陽上征”的詩意看,概指采太湖石由運河北運。云陽地近太湖,而太湖石多孔穴,為建筑園林之材料,唐人已珍視。船夫為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開采難盡的石頭運往上游。“磐石”大且多,即有“萬人”之力拖(“系”)之,亦斷難達于江邊(“江滸”)。此照應“拖船一何苦”句,極言行役之艱巨。“無由達”而竟須達之,更把纖夫之苦推向極端。為造成驚心動魄效果,作者更大書特書“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碭(廣大貌)”三字形象的表明:這是采之不盡、輸之難竭的,而纖夫之苦亦足以感傷千古矣。 全詩層層深入,處處以形象畫面代替敘寫。篇首“云陽”二字預作伏筆,結尾以“磐石芒碭”點明勞役性質,把詩情推向極致,有點睛的奇效。通篇無刻琢痕跡,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寫來自覺“落筆沉痛,含意深遠”,實為“李詩之近杜者”(《唐宋詩醇》)。(周嘯天)▲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賞析

  《丁督護歌》又作《丁都護歌》,是《清商曲辭·吳聲歌曲》舊題。語出《宋書· 樂志》:彭城內史徐逵為魯軌所殺,宋高祖派都護丁旿收斂殯埋。逵的妻子(高祖長女),呼旿至閣下,親自問殯送之事,每次問就嘆息說:“丁都護”,聲音很哀惋凄切。后人依其聲制了《都護歌》曲。《唐書· 樂志》也云:“《丁督護歌》者,晉宋間曲也。”按《樂府詩集》所存《丁督護歌》都是詠嘆戎馬生活的辛苦和思婦的怨嘆。李白用舊題別創新意,與舊題毫無牽涉。只取其聲調之哀怨。此詩描寫民夫拖船的痛苦,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關于此詩,過去有人以為是詠歷史題材,尋繹語意,是不合的。王琦說“考芒碭諸山,實產文石,或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