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杜甫〔唐代〕〔〕

國步猶艱難,兵革未休息。
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庶官務割剝,不暇憂反側。
誅求何多門,賢者貴為德。
韋生富春秋,洞徹有清識。
操持綱紀地,喜見朱絲直。
當令豪奪吏,自此無顏色。
必若救瘡痍,先應去蟊賊!
揮淚臨大江,高天意凄惻。
行行樹佳政,慰我深相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國家命運仍很艱難,戰爭連綿至今未斷。
全國各地哀聲遍野,十年軍用征斂不堪。
眾官致力宰割剝奪,無暇憂及民心思叛。
橫征暴斂名目繁多,賢者重視以德為先。
韋生你正年富力強,通達事理識見不凡。
前去掌管荊法綱紀,喜你執法正直不偏。
定使那些貪官污吏,從此之后再無臉面。
若要解救民生疾苦,害民之賊應先懲辦。
灑淚送到岷江邊上,上天也覺無限傷感。
你去做出良好政績,安慰我的深情憶念。

注釋
韋諷:成都人。浦起龍注:“韋諷,成都人。公寶應初(七六二年),先有送韋攝閬詩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詩二十句可分為三段,三段的內容既互相平行又層層遞進,既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表現了詩人感時傷亂,憂國憂民的復雜心情。

  開篇八句為第一段,前四句為第一層,描繪出一幅戰爭連綿未斷、民生哀聲遍野的景致,寫出了國運艱難,重心落在人民疾苦上。十年的戰亂,慘重的徭役負擔,逼得人民啼嘰號寒,哀聲遍野。這一層概括了當時形勢翻人民的苦難。但當時的戰爭是一場捍衛統一的正義戰爭,因而對戰爭造成的疾苦,詩人未作更多的譴責,這里如實寫出,目的是為下一層作鋪墊。接著四句為第二層,“庶官務割剝,不暇憂反側”,揭示出最嚴重的時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那些官吏們雪上加霜,瘡口撒鹽,不顧人民死活,專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詩二十句可分為三段,三段的內容既互相平行又層層遞進,既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表現了詩人感時傷亂,憂國憂民的復雜心情。

  開篇八句為第一段,前四句為第一層,描繪出一幅戰爭連綿未斷、民生哀聲遍野的景致,寫出了國運艱難,重心落在人民疾苦上。十年的戰亂,慘重的徭役負擔,逼得人民啼嘰號寒,哀聲遍野。這一層概括了當時形勢翻人民的苦難。但當時的戰爭是一場捍衛統一的正義戰爭,因而對戰爭造成的疾苦,詩人未作更多的譴責,這里如實寫出,目的是為下一層作鋪墊。接著四句為第二層,“庶官務割剝,不暇憂反側”,揭示出最嚴重的時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那些官吏們雪上加霜,瘡口撒鹽,不顧人民死活,專務敲骨吸髓,各種苛捐雜稅,造成了民心不安。詩人對庶官的譴責,對民生艱難的憂憤,情感深切“賢者貴為德”與“庶官務割剝”形成對照,托住上段,啟開下文。

  中間八句為第二段?!绊f生富春秋,洞徹有清識。操持綱紀地,喜見朱絲直?!痹娙朔Q贊友人見識卓絕、正直無私。“當令豪奪吏,自此無顏色”,表露出詩人把友人列為“賢者”,希望友人救民于水火,懲治貪官污吏?!氨厝艟券忦?,先應去蟊賊”二句,正面表達了詩人“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思想,揭示了封建官吏“盜賊本王臣”的罪惡本質。

  最后四句為第三段,“揮淚臨大江”,大江的奔流猶如詩人的淚水,“高天意凄惻”,詩人的凄惻之情就像浩渺的天空,流露出詩人關切人民痛苦,對韋存在著很大希望,故既告之以理,又動之以情。這揮淚,不只是為私人交誼?!靶行袠浼颜课疑钕鄳洝睂懗隽嗽娙死糜颜x來勉勵對方,希望韋諷此去不斷的為人民做點好事。把詩人的友情和憂國優民之情糅合一體,水乳難分、似漆如膠。

  此首送別詩,概括描寫了戰亂中人民的苦恨,揭露了當時社會橫征暴斂的真實情況。言辭犀利,感情強烈,內容深刻,氣度恢宏?!?/p>,

參考資料:完善

1、 張學文.唐代送別詩名篇譯賞:重慶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17-120
創作背景
此詩二十句可分為三段,三段的內容既互相平行又層層遞進,既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表現了詩人感時傷亂,憂國憂民的復雜心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