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白

杜甫〔唐代〕〔〕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野人對膻腥,蔬食常不飽。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旅居東都的兩年中,我所經歷的那些機智靈巧的事情,最使人討厭。我是個居住在郊野民間的人,但對于發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連粗食都吃不飽。難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飯,使臉色長得好一些嗎?我感到最困難的是缺乏煉金丹的藥物(原材料),在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掃帚掃過了一樣,連藥物的痕跡都沒有了。您這個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脫身金馬門,獨去尋討幽隱。我也要離開東都,到梁宋去游覽,到時我一定去訪問您。

注釋
客,旅居他鄉。歷,經過。厭,厭惡。機巧,機智靈巧。習俗難居也。東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廢。公元628年(唐貞觀二年),號洛陽宮,公元65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創作背景
這是杜甫贈李白最早的一首詩。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杜甫在東都(洛陽),李白以高力士之譖(誣陷),亦放還,游東都,此贈詩,當在其時,故有脫身金閨之句。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