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昨夜寶刀在匣中幽幽鳴,燕趙的悲歌最能表達壯士心中不平。
易水緩緩流淌,天青草綠,山河依舊,可惜這里已無處送別像荊軻那樣的壯士賢良!
注釋
易水:源出河北首易縣西,東流至定興縣西南與拒馬河匯合。古時是燕國南部的一條大河。
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產的刀,以鋒利著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寶刀、寶劍。
匣中鳴:古人形容壯士復仇心切,常說刀劍在匣子里發也叫聲。
燕趙:戰國時的兩個諸侯國,分別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區。古時燕趙出過不少俠客義士,干出了很多悲壯的事情。韓愈《送董邵南序》:“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明末的詩人,生逢異族入侵之時,面臨國破家亡的嚴重威脅,凡有點民族感情的,都該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樣下筆成詩,如何抒情達意,卻也有高下之分。
懷古詩不同于詠史詩那樣歌詠史實或以詩論史,而是重在抒寫詩人由古人古事所觸發的思想感情,即所謂“言近旨遠”。此詩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鳴寫出報國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從眼中所見易水實景,引出對國事的無限隱憂。全詩運思深沉,情懷激蕩,蒼涼悲壯,可入司空圖《詩品》所言“悲概”一類。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豪邁之士為國盡忠的壯懷激烈的意志;后兩句與前兩句進行對比,感嘆物是人非,山河破碎。全詩悲壯慷慨,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明末的詩人,生逢異族入侵之時,面臨國破家亡的嚴重威脅,凡有點民族感情的,都該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樣下筆成詩,如何抒情達意,卻也有高下之分。
懷古詩不同于詠史詩那樣歌詠史實或以詩論史,而是重在抒寫詩人由古人古事所觸發的思想感情,即所謂“言近旨遠”。此詩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鳴寫出報國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從眼中所見易水實景,引出對國事的無限隱憂。全詩運思深沉,情懷激蕩,蒼涼悲壯,可入司空圖《詩品》所言“悲概”一類。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豪邁之士為國盡忠的壯懷激烈的意志;后兩句與前兩句進行對比,感嘆物是人非,山河破碎。全詩悲壯慷慨,蒼涼沉痛,表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豪邁之士為國盡忠的壯懷激烈的意志。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志由物顯,報國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鳴來展現,雖壯懷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論,粗獷叫器。將懷古詠史緊密結合時事與胸中報國熱忱,是此詩最大的特色。詩人由易水想到古代的英雄荊軻,想到他慷慨赴死的壯舉,油然激起自己奮發向上的豪情斗志。
后兩句與前兩句進行對比,感嘆物是人非,山河破碎。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情因景生,憂世憂時之情由所見易水景象引出。詩人借易水興感,顯然是為了說明那些統治者醉生夢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樂,早就置國家安危于不顧?!翱蓱z”一詞,仿佛是為荊卿惋惜,其實,是為了抒發那種知音難覓、報國無門的憤懣。在荊軻活著的年代,對強敵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詩人卻只能用“可憐”來表達英雄失路的悲哀,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由易水故事,想到目前女真入侵,國家危機四伏,卻無英雄挺身救國,觸動胸中濃郁的懊喪與失望,從而產生報國無門、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慨。
全詩悲壯慷慨,蒼涼沉痛,表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這首詩懷古感今,明朗顯豁,語言流暢,把對現實政治的強烈抒情融于深沉的詠史之中,洋溢著磊落不平之氣。這種憂國憂民、悲壯憂郁的詩格,正是晚明愛國詩作的主旋律?!?/p>,
參考資料:完善
1、 李夢生注譯.,元明詩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07月第1版:第158頁 2、 李寅生著.中國古典詩文精品讀本 下冊: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3.03:第509頁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