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我們剛剛離別一年,竟有了無限的相思之苦。
這時我才知道,人的一生中,快樂的事情很少,而悲傷的事情很多。
我每每回憶年輕時候的日子,那時的我還不知道人世如此艱難。
那時的我放蕩不羈無所阻隔,不拘小節,擺脫了很多束縛。
我去年(公元1031年)三月來到洛陽,正是春深時節,花兒還沒有凋落。
龍門青翠,郁郁蔥蔥,伊水清澈,潺潺流淌。
我就在伊水邊見到您,剛剛見到您我的臉上就露出歡笑。
我們拜謁了大尹錢惟演,一起在香山漫步。
我感覺十分愜意,就像籠子里的猿猴被放歸山林。
幕府中有眾多文人,錢惟
全詩可以分為三大段。開頭四句為第一段,這是全詩的一個“總帽”,它點名了題目中“感事”的內容是“幽憂”,是與友人分別是的相思之苦,這讓歐陽修感受到人生在世“少樂多悲患”——這也就是本片的寫作緣由。
從“每憶少年事”到“展簟綠陰前”這七十六句屬于第二大段。這一段是全詩的主要部分。詩人歐陽修在這一部分中回憶過去,寫了一年前青年朋友們相聚的時候的無窮樂事,以此回應第一段中“少樂多悲患”這句中的“樂”字。這一大段又可以分為四個層次:開頭,作者寫與朋友們初識初聚的經過,以及癲狂落魄的情景;其次,作者回憶了對每一位朋友的印象;第三,作者寫與朋友探幽訪勝時的樂趣;第四,作者寫歌舞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全詩可以分為三大段。開頭四句為第一段,這是全詩的一個“總帽”,它點名了題目中“感事”的內容是“幽憂”,是與友人分別是的相思之苦,這讓歐陽修感受到人生在世“少樂多悲患”——這也就是本片的寫作緣由。
從“每憶少年事”到“展簟綠陰前”這七十六句屬于第二大段。這一段是全詩的主要部分。詩人歐陽修在這一部分中回憶過去,寫了一年前青年朋友們相聚的時候的無窮樂事,以此回應第一段中“少樂多悲患”這句中的“樂”字。這一大段又可以分為四個層次:開頭,作者寫與朋友們初識初聚的經過,以及癲狂落魄的情景;其次,作者回憶了對每一位朋友的印象;第三,作者寫與朋友探幽訪勝時的樂趣;第四,作者寫歌舞宴樂的歡快場面。如此層層鋪敘,步步推進,作者將西京留守府的青年才子們的賞心樂事渲染得淋漓盡致。在這一段中,詩人歐陽修有意以樂景襯托哀情——極力渲染往昔的“相聚”時的快樂,正是為了反襯而今的“相離”的悲傷。
第三大段從“樂事不可及”到全詩結束,共有十四句。詩人歐陽修寫“酣歌變為嘆”,以抒發朋友離散后自己的苦悶心情。這種心情就如同作者在為洛陽之會的另一位友人張先所寫的《張子野墓志銘》中所說的:“知世之賢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難為可惜也。”
這首詩是一首以敘事為主,寫景抒情,并兼帶議論的長詩。該詩描繪了宋仁宗時期一批朝氣蓬勃、充滿自信的青年文學家的群體形象,展示了那一時期文人薈萃的歷史生活畫卷,對后人了解當時文化特征和文壇風氣有認識價值。▲
,參考資料:完善
1、 劉揚忠.歐陽修詩詞:中華書局,2014:8-15 2、 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歐陽修集 卷二十七 居士集卷二十七)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