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暮春時節(jié),獨守空閨,每天都有幾只殘鶯陪伴著叫個不停;卷起珠簾,目之所見草木繁茂,春色無邊。
庭院里時時有東風吹入,千萬條楊柳隨風全都向西飄擺。
注釋
代:猶擬,說作者完全以一個閨婦身份來寫這首詩。
殘鶯:春暮時之鶯。春暮則鶯稀,故稱殘鶯。
萋萋:形容草生長得茂盛。暗用《楚辭·招隱士》春草、王孫意。意詣征人未歸。
盡向西:唐時征戰(zhàn)多在西陲。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只能從字里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本詩截寫了思婦在一個早晨里的所聞所見所思。寫出了她在暮春時節(jié)對久戍西疆的丈夫的離惜別緒。言辭雖無怨字,“怨意”卻無形中流露了出來。
一二句中“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朝日”、“殘鶯”不僅點出暮春之晨的季節(jié),時間,也使人們的想象自然從今晨的鏡頭回溯昨夜以至整個春天。陽光八室,曉鶯啼愁,又一個惱人的春夜度過了。“殘”字流露出她的遲暮之憂, “伴”字更傳達出她的孤凄之感。
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只能從字里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本詩截寫了思婦在一個早晨里的所聞所見所思。寫出了她在暮春時節(jié)對久戍西疆的丈夫的離惜別緒。言辭雖無怨字,“怨意”卻無形中流露了出來。
一二句中“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朝日”、“殘鶯”不僅點出暮春之晨的季節(jié),時間,也使人們的想象自然從今晨的鏡頭回溯昨夜以至整個春天。陽光八室,曉鶯啼愁,又一個惱人的春夜度過了。“殘”字流露出她的遲暮之憂, “伴”字更傳達出她的孤凄之感。
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只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jié)。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三四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盡的藝術(shù)效果。▲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詩鑒賞辭典補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35-336頁 2、 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05,:224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