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贈(zèng)張十一署

韓愈〔唐代〕〔〕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fēng)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
君知此處花何似?
白花倒?fàn)T天夜明,群雞驚鳴官吏起。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對(duì)花豈省曾辭杯。
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誰論哉。
力攜一尊獨(dú)就醉,不忍虛擲委黃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處開遍,幾乎看不出紅色的桃花。
在春風(fēng)的撫摸與春雨的洗煉下,李花的潔白連雪也難與相比,花林象波濤在空中翻滾一樣杏無邊際。
您知道這里的花到底象什么呢?
白色的花兒反照著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于群雞也驚覺而啼鳴,官吏都起床了。
那承載著金鳥的太陽從海底升起,紅光照射,青霞披開。
李花在陽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視。
我想起少年時(shí)候,喜愛游賞宴樂,對(duì)著美麗的花兒哪里肯推辭美酒。
自從流離貶逐以來,百憂交集,即使去賞花,人還沒到賞花之處就已經(jīng)盤算著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可分前后二段,前十一句為前段,先作巧構(gòu)形似之言,摹寫李花的色白和茂盛狀,再用夸飾手法寫夜中的李花,而后寫朝陽初照花林的景致,其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是描寫客觀景物的筆力展現(xiàn);后八句為后段,寫自己感到賞花心情已遠(yuǎn)不如少年時(shí)代,李花盛開,自己卻與張署同謫江陵,同悲流落,可知自貶陽山以來,政治上的失意始終籠罩在韓愈心頭。這首詩寫得奇麗精妙,體物入微;全詩情寓物中,物因情見。

  前十一句,極寫李林繁花之盛,景象之奇。韓愈大概早就領(lǐng)略過李花明黑夜的奇景,夜游李林不為無因。所游似一處果園,有桃李等果樹林,然而夜間因紅色反光微弱,潔白之色反光強(qiáng)烈,故“花不見桃惟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可分前后二段,前十一句為前段,先作巧構(gòu)形似之言,摹寫李花的色白和茂盛狀,再用夸飾手法寫夜中的李花,而后寫朝陽初照花林的景致,其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是描寫客觀景物的筆力展現(xiàn);后八句為后段,寫自己感到賞花心情已遠(yuǎn)不如少年時(shí)代,李花盛開,自己卻與張署同謫江陵,同悲流落,可知自貶陽山以來,政治上的失意始終籠罩在韓愈心頭。這首詩寫得奇麗精妙,體物入微;全詩情寓物中,物因情見。

  前十一句,極寫李林繁花之盛,景象之奇。韓愈大概早就領(lǐng)略過李花明黑夜的奇景,夜游李林不為無因。所游似一處果園,有桃李等果樹林,然而夜間因紅色反光微弱,潔白之色反光強(qiáng)烈,故“花不見桃惟見李”。接著大筆“等閑平地起波瀾”極力揮灑,李林之神光被描摹得氣勢非凡,壓倒一切。鑿空亂道得理直氣壯,涵蓋時(shí)空遠(yuǎn)近動(dòng)靜虛實(shí)大小,硬語盤空?!帮L(fēng)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渙”說風(fēng)雨壓李花不倒,其潔白超過白雪,李林耀眼白濤騰空蓋地?zé)o邊無際。“君知此處花何似?”句后有刪節(jié),故無下句。

  “白花倒?fàn)T天夜明”至“照耀萬樹繁如堆”六句,并未回答“花何似”問題,而是接前“波濤翻空”寫李林繁花的氣勢。李花照耀壓倒一切,如同天已破曉,群雞驚鳴,官吏們紛紛起床。太陽升起,霞光萬道,使人眼亂魂迷,這里沒有說這是陽光還是李花的神光,把所有的樹林都照耀得明亮奇異如玉山堆垛。

  李花夜明誠屬奇景,然而韓愈盡其詩筆夸飾描寫,真實(shí)目的顯然已非在寫李花,而是另有感興寄托。韓愈素來對(duì)李花另眼相看,其詩集中另有《李花二首》,其中第二首也寫到月李交輝“明月暫入都交加”的奇景,發(fā)揮卻在詩后半寫到了“玉皇家”的席上,皇家酒宴韓未肯一顧,因?yàn)槔罨ǖ纳耥嵄P踞肝腸,“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加”。謎底揭開,“君知此處花何似?”寫李花即是寫自己,自己的靈魂和人生操守就正像“清寒”兩句詩所描寫的那樣。韓愈對(duì)照亮黑夜的李花屢動(dòng)深情原因就在這里。

  描摹歌頌夜李,對(duì)自己是一種寄托和勉勵(lì),更是磨難時(shí)期的有力鞭策。詩末八句的后段所寫感興就較直白,要向蔑視黑夜大放異彩的李花汲取精神力量,永葆清醒瑩徹的肝膽。

  這首詩寫得奇麗精妙,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詩歌前段著力描摹李花的情狀,刻畫從黑夜到清晨之間李花的物色變化,寫得絢麗多姿,令人魂迷眼亂;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詩情寓物中,物因情見,堪稱詠物佳作。▲

,

參考資料:完善

1、 賀新輝主編.唐詩名篇賞析(第三冊(cè)):中國婦女出版社,2007.01:436-437 2、 蕭滌非等著.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790-792
創(chuàng)作背景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jìn)士,貞元末,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dāng)權(quán)者,被貶為陽山(......[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tái)。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