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

薛逢〔唐代〕〔〕

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
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
云髻罷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
譯文及注釋

韻譯
大清早,宮妃們在十二樓打扮梳妝;
登上望仙樓臺,盼望著臨幸的君王。
獸形門環緊鎖宮門,內心十分凄愴;
銅龍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覺日長。
發髻梳理完畢,還要對鏡反復端詳,
重換一件羅衣,注意加熏一些香料。
遠遠看見,正殿閃動人影啟開珠簾;
看見短袍繡褲宮女,正在打掃御床。

注釋
十二樓:指一清早宮人就在梳妝以待幸。
望仙樓:意謂望君如望仙。
水滴銅龍晝漏長:指銅壺滴漏,古時計時儀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評析

  宮怨是唐詩中屢見的題材。薛逢的這首《宮詞》,從望幸著筆,刻畫了宮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獨特風格?!?/p>

  詩的首聯,即點明人物身份和全詩主旨:“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薄笆恰?、“望仙樓”皆指宮妃的住處?!妒酚洝し舛U書》記,方士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于執期”;又,《舊唐書·武宗本紀》記,“會昌五年作望仙樓于神策軍”。詩中用“十二樓”、“望仙樓”代指宮妃的住所,非實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義。這兩句是說,宮妃們在宮樓之上,一大早就著意梳妝打扮,象盼望神仙降臨一樣企首翹望著君王的恩幸?!?/p>

  頷聯通過對

展開閱讀全文 ∨,評析

  宮怨是唐詩中屢見的題材。薛逢的這首《宮詞》,從望幸著筆,刻畫了宮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獨特風格?!?/p>

  詩的首聯,即點明人物身份和全詩主旨:“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薄笆恰薄ⅰ巴蓸恰苯灾笇m妃的住處?!妒酚洝し舛U書》記,方士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于執期”;又,《舊唐書·武宗本紀》記,“會昌五年作望仙樓于神策軍”。詩中用“十二樓”、“望仙樓”代指宮妃的住所,非實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義。這兩句是說,宮妃們在宮樓之上,一大早就著意梳妝打扮,象盼望神仙降臨一樣企首翹望著君王的恩幸?!?/p>

  頷聯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內心的清冷、寂寞:“鎖銜金獸連環冷,水滴銅龍晝漏長?!边@兩句說,宮門上那獸形門環被緊緊鎖住,那龍紋漏壺水滴聲聲。上句“冷”字,既寫出銅質門環之冰涼,又顯出深宮緊閉之冷寂,映襯出宮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長”字,通過宮妃對漏壺中沒完沒了的滴水聲的獨特感受,刻畫出她晝長難耐的孤寂無聊的心境?!☆i聯通過宮妃的著意裝飾打扮,進一步刻畫她百無聊賴的心理?!霸器倭T梳還對鏡,羅衣欲換更添香”,是說剛剛梳罷那濃密如云的發髻,又對著鏡子端詳,惟恐有什么不妥貼之處;想再換一件新艷的羅衣,又給它加熏一些香氣。這一聯將宮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懷著希望的心理狀態,刻畫得十分逼真?!巴钡臅r間越長,越叫人心情難堪,說是沒指望吧,又懷著某種期待;說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實在渺茫。罷梳復又對鏡,換衣重又添香,不過是心情煩亂無聊和想望之極的寫照。 

  末聯寫宮妃“望”極而怨的心情,不過這種怨恨表達得極其曲折隱晦:“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袍袴”,指穿短袍繡袴的宮女。“遙窺”二字,表現了妃子復雜微妙的心理:我這尊貴的妃子成日價翹首空望,還倒不如那灑掃的宮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將臨幸正殿,不會再來的了。似乎有一種近乎絕望的哀怨隱隱地透露出來?!?/p>

  這首詩對人物心理狀態的描寫極其細膩、逼真。自首聯總起望幸之意后,下三聯即把這種“望”的心情融于對周圍環境的描畫、對人物動作的狀寫和對人物間的處境的反襯之中,生動地反映了宮妃們的空虛、寂寞、苦悶、傷怨的精神生活?!?/p>,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宮怨是唐詩中屢見的題材。薛逢的這首《宮詞》,從望幸著筆,刻畫了宮妃企望君王恩幸而不可得的怨恨心理,情致委婉,有其獨特風格。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州(今山西永濟)人。會昌進士,授萬年尉。歷官侍御史、尚書郎等職。曾兩度被貶。后官至秘書監。《全唐詩》輯其詩一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