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夫妻之間生活一起,死后同葬起。
其他人尚且互相勉勵,何況你我還是夫妻?
戰國時的齊國隱士黔婁甘愿貧窮也不出山做官,他的賢妻也跟著一塊心甘情愿過貧困日子。
春秋時的晉國大夫郤缺曾經耕種田地,他的妻子往返田間為他送飯,二人相敬如賓。
陶淵明不會謀生計,他的妻子瞿氏自己燒火做飯操持家務。
東漢隱士梁鴻棄官職,他的妻子孟光也隨其隱居,布衣荊釵。
你雖然讀書不多,但也聽過這類夫妻感情深的動人故事。
從那千年以后,傳承這種高尚品格的是什么人?
人生還沒有結束之前,可不能忘記修身正直。
人所必須的
這首詩是詩人對妻子楊氏的告誡和表白,開篇詩人就表達了愿意與妻子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的婚戀態度,接著詩人用四位賢者及妻子的事例教育妻子,之后說明怎樣過安貧的日子,最后詩人用楊氏的家祖事例進一步闡述自己希望和妻子一起同甘共苦的愿望。
“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詩文以開頭便直接了當,將全詩一下提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表示自己愿意與妻子相守一生。
“他人尚相勉,而況我與君?”這一反問使前面的共生死之說顯得愈發不可動搖。接下來詩人用四位賢者及妻子的事例說明什么樣的夫妻才算楷模,教育楊氏向古代的賢婦人典型學習:黔婁不追求名利,妻子也不貪圖物質;冀缺由貴族變成農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對妻子楊氏的告誡和表白,開篇詩人就表達了愿意與妻子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的婚戀態度,接著詩人用四位賢者及妻子的事例教育妻子,之后說明怎樣過安貧的日子,最后詩人用楊氏的家祖事例進一步闡述自己希望和妻子一起同甘共苦的愿望。
“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詩文以開頭便直接了當,將全詩一下提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表示自己愿意與妻子相守一生。
“他人尚相勉,而況我與君?”這一反問使前面的共生死之說顯得愈發不可動搖。接下來詩人用四位賢者及妻子的事例說明什么樣的夫妻才算楷模,教育楊氏向古代的賢婦人典型學習:黔婁不追求名利,妻子也不貪圖物質;冀缺由貴族變成農民,妻子一樣尊重體貼;陶淵明棄官歸隱,妻子翟氏照樣操持家務;梁鴻不肯當官,妻子也沒嫌棄家貧。詩人用淺顯直白的語言交代了四對夫婦的純樸愛情,提倡相敬如賓、安貧樂道的精神,希望楊氏能以她們為榜樣,繼承好傳統。事例妥貼,文字流暢,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誠意。
詩文接著由典型轉入現實生活,說到生活,不要追求奢華生活,粗衣蔬食,安貧樂道。“君雖不讀書,此事耳亦聞。至此干載后,傳是何如人?”詩人一個設問,既是在問楊氏,也是在問自己。詩人在表達自己對妻子的真誠愛情態度的同時,也給妻子傳遞自己對待今后生活的理念:安貧樂道。“人生未死間,不能忘其身。”人活在世上,不能形同行尸走肉,要做一個“獨善身”的人。這是詩人對愛妻的要求,也是對后人的諄諄教導。
接下來六句,詩人進一步論述安貧樂道的觀點:在人生的道路上,簡單地追求“溫飽”兩個字。有蔬菜飯食就可以,不必追求什么美味佳肴;粗麻布衣暖和就行,無須追求綾羅綢緞。兩個“何必”,一個先祖的貽訓,一個自己是“貞苦士”,有道理,有事實,反復申訴了自己的懇求,在家常絮語中表達淡泊富貴名利的思想。最后,詩人又用楊氏的家祖事例進一步闡述,希望和妻子一道同甘共苦。“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無論今后貧窮還是富有,愿與你白頭到老,這是對全文的概括,也是作者的最高祝愿,是詩人真摯的情感誓言,使整個作品形成完整的形象。
全詩語言樸實,如敘家常,以古比今,從遠到近,不厭其煩,似乎為妻子講家訓,雖然字里行間更多的是夫妻的倫理道德,是婦道,缺乏新婚燕爾的情感波濤和心靈震撼,同時卻以言辭的懇切和坦率打動人心,自成風格,讀來親切感人,表現了詩人高尚情操。▲
,參考資料:完善
1、 楊輦中,楊實誠.愛情詩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446-450 2、 馬瑋 主編.中國古典詩詞名家菁華賞析:白居易.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3年:53-55 3、 牟國相.寫純正之理,抒纏綿之情——白居易《贈內》與《感情》對讀[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1):6-8. 4、 楊新民 評注.中國古典詩詞精華類編 愛情卷.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132-133 5、 袁湘生 著.白居易詩詞新釋.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14年:104-105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