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亭皋木葉下

蔡伸〔宋代〕〔〕

亭皋木葉下,原隰菊花黃。憑高滿眼秋意,時節近重陽。追想彭門往歲,千騎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場。吊古論興廢,看劍引杯長。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涼。當時坐間英俊,強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鬢,漂泊水云鄉。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觴。
譯文及注釋
注釋 皋:水邊高地。
隰:低下的濕地。
彭門往歲:彭門,指彭城。為徐州治所,蔡伸曾以徐州通判的身份率領過一支部隊北上援助燕山,與遼兵戰斗,第二年方回。
看劍引杯長:用杜甫《夜宴左氏莊》“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原句。
賞析
鑒賞

  《水調歌頭·亭皋木葉下》是一首撫今思昔之作。上片由寫景入詞,映入作者眼簾的是亭邊的樹木。樹葉凋零,飄落地上,野外低濕處的菊花也已盛開。登高臨遠,秋意已濃,原來是重陽節就要到了。先點明時間、地點。眼前之景使作者不禁陷入了美好的回憶之中,他想起了彭門往事。那時自己才三十七歲,正值盛年、英姿颯爽、豪情滿懷,帶領著一支精壯的部隊,馳騁于戰場。閑暇時光,將士們在古球場歡宴,撫劍豪飲,議論古今興亡。這幾句話描寫了從前戎馬生活的一個消閑場面,用杜甫原句“看劍引杯長”入詞,把他們滿腔熱血,憂心國事,希圖建功立業的種種情緒暗含其中。

  下片以“感流年”三句承上啟下,從上片的慷慨激昂轉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水調歌頭·亭皋木葉下》是一首撫今思昔之作。上片由寫景入詞,映入作者眼簾的是亭邊的樹木。樹葉凋零,飄落地上,野外低濕處的菊花也已盛開。登高臨遠,秋意已濃,原來是重陽節就要到了。先點明時間、地點。眼前之景使作者不禁陷入了美好的回憶之中,他想起了彭門往事。那時自己才三十七歲,正值盛年、英姿颯爽、豪情滿懷,帶領著一支精壯的部隊,馳騁于戰場。閑暇時光,將士們在古球場歡宴,撫劍豪飲,議論古今興亡。這幾句話描寫了從前戎馬生活的一個消閑場面,用杜甫原句“看劍引杯長”入詞,把他們滿腔熱血,憂心國事,希圖建功立業的種種情緒暗含其中。

  下片以“感流年”三句承上啟下,從上片的慷慨激昂轉入下片的蕭瑟凄涼。當時座中的英豪,一半都已凋亡了,而宋王朝也只剩下半壁江山。自己平生那豪情壯志、抗金的決心和愿望,早已被現實消磨殆盡,只落得兩鬢如霜,飄泊在江南水鄉。一腔悲憤,無處可消,只有借酒澆愁。

  《水調歌頭·亭皋木葉下》上下片情緒反差很大,上片豪放激烈,下片憤慨悲涼,在雄健俊爽之中蘊含著深沉的抑郁。▲

,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作背景
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