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詩用樂府體,用第一人稱寫,選取了陷身金虜的一位婦女的經歷及行事,表現廣大金統治區宋遺民不屈服金人統治,渴望能得到解放、脫離苦海的心情。
詩前四句寫這位女子失陷敵國的經過,追述她原本是京師良家女子,靖康初金人攻陷汴京,把她擄到北地的辛酸遭遇。四句寫得平平,但其中強烈壓抑住的悲痛,仍可體會出來。
接下四句寫女子見到南方來的使節的反應,說她聽到宋使經過,由于自己穿戴著金人裝束,心中深以為恥,不敢擠過去看,可對故國的眷戀,對故國來人的親切感,又驅使她不能不去看,所以她遠離人群,爬上最高處,去瞻望使者的隊伍。這四句刻畫心態妙到毫末,“立向最高處”極其形象
展開閱讀全文 ∨,詩用樂府體,用第一人稱寫,選取了陷身金虜的一位婦女的經歷及行事,表現廣大金統治區宋遺民不屈服金人統治,渴望能得到解放、脫離苦海的心情。
詩前四句寫這位女子失陷敵國的經過,追述她原本是京師良家女子,靖康初金人攻陷汴京,把她擄到北地的辛酸遭遇。四句寫得平平,但其中強烈壓抑住的悲痛,仍可體會出來。
接下四句寫女子見到南方來的使節的反應,說她聽到宋使經過,由于自己穿戴著金人裝束,心中深以為恥,不敢擠過去看,可對故國的眷戀,對故國來人的親切感,又驅使她不能不去看,所以她遠離人群,爬上最高處,去瞻望使者的隊伍。這四句刻畫心態妙到毫末,“立向最高處”極其形象地反映了她羞慚、悲憤的復雜矛盾的心理。
“圖見漢官儀”一句,涵意也十分豐富:一是要見見故國的使節儀仗,抒發自己對宋朝的熱愛,寄托思歸情緒;一是暗用劉秀典,希望能早日獲得解放,重見大宋軍隊收復國土。末兩句是使者過后,詩說那女子仍然計算著日子,盼著使者回程從這里過,得以再次一灑傷心淚。這兩句把前四句的心情更加推進了一步,寫得意味很濃,感人肺腑。
清代趙翼題元好問《遺山集》有“國家不幸詩家幸”句,說國家淪陷,蒙受不幸,即因此而造就了一大批詩人,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了憂國憂民的杰出篇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曹勛就是如此。他本來是個平庸的詩人,因為見到家國淪陷,人民受難,心中憤憤難安,所以能把親身經歷提煉出這樣一首好詩來。全詩寫的充滿著抑郁,凄涼感人,可以與后來的范成大出使金國所寫的《州橋》等詩媲美,也是以這類內容為主題的愛國詩篇中較早的一首。▲,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874-875
2、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343-344
3、
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