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山

劉禹錫〔唐代〕〔〕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整天地盼望丈夫而丈夫不歸來,她最后化成孤立的石頭苦苦相思。
這婦人在這里望夫已經是幾千年了,還是當年剛剛站在這里遙望的形象。

注釋
望夫石:古跡名。屬民間傳說,謂婦人佇立望夫日久化而為石。此指安徽當涂望夫石。
載:一作“歲”。
時:一作“年”。

賞析
賞析

  全詩緊扣題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見,詩意也推進了三層。一、二句從“望夫石”的傳說入題,是第一層,“終日”即從早到晚,又含有日復一日時間久遠之意。可見“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歸”,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疊用形成句中頂針格,意轉聲連,便覺節奏舒緩,音韻悠揚。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為石,不回頭”(王建《望夫石》),表現出女子對愛情的堅貞。三句“望來已是幾千載”比“終日望夫”意思更進一層。望夫石守候山頭,風雨不動,幾千年如一日。—— 這大大突出了那癡戀的執著。“望夫”的題意至此似已淋漓盡致。殊不知在寫“幾千載”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現“初望”二字。這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全詩緊扣題目,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見,詩意也推進了三層。一、二句從“望夫石”的傳說入題,是第一層,“終日”即從早到晚,又含有日復一日時間久遠之意。可見“望”者一往情深;“望夫”而“夫不歸”,是女子化石的原因。“夫”字疊用形成句中頂針格,意轉聲連,便覺節奏舒緩,音韻悠揚。次句重在“苦相思”三字,正是“化為石,不回頭”(王建《望夫石》),表現出女子對愛情的堅貞。三句“望來已是幾千載”比“終日望夫”意思更進一層。望夫石守候山頭,風雨不動,幾千年如一日。—— 這大大突出了那癡戀的執著。“望夫”的題意至此似已淋漓盡致。殊不知在寫“幾千載”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現“初望”二字。這出乎意外,又盡情入理。因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寫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現了相思之情的真摯和深切。這里“望”字第三次出現,把詩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層次上有遞進關系,但通過“已是”與“只似”虛詞的呼應,又給人一氣呵成之感。

  這首詩是深含寓意的。劉禹錫在永貞革新運動失敗后,政治上備遭打擊和迫害,長流邊州,思念京國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詩即借詠望夫石寄托這種情懷,詩意并不在題中。同期詩作有《歷陽書事七十韻》,其中“望夫人化石,夢帝日環營”兩句,就是此詩最好的注腳。純用比體,深于寄意,是此詩寫作上第一個特點。

  此詩用意雖深,語言卻樸質無華。“望”字一篇之中凡三致意,詩意在用字重復的過程中步步深化。

  這種反復詠嘆突出主題的手法,形象地再現了詩人思歸之情,含蓄地表達了他堅貞不渝的志行,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作峰頭望故鄉”,與此詩有相同的寄意。但柳詩“望故鄉”用意顯而詩境刻意造奇;此詩不直接寫“ 望故鄉”之意,卻通過寫石人“望夫”,巧妙地傳達出來,用意深而具有單純明快之美。陳師道因而稱贊它“語雖拙而意工”。這是此詩寫作上又一特點。▲

,

參考資料:完善

1、 周嘯天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28-829
創作背景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婦女思念遠出的丈夫,立在山頭守望不回,天長日久竟化為石頭。這個古老而動人的傳說在民間流行相當普遍。這首詩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當涂縣西北,唐時屬和州。此詩題下原注“正對和州郡樓”,可見作于劉禹錫和州刺史任上。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預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