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江煎茶

蘇軾〔宋代〕〔〕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fēng)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煎茶要用流動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來烹煮,便親自到釣石處取水煎茶。
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甕中;再用小勺分取,裝入瓶中。
煮沸時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騰漂浮,倒出時似松林間狂風(fēng)在震蕩怒吼。
清澈醇美使枯腸難以三碗為限,坐著傾聽荒城里長更與短更相連。

注釋
汲(jí)江:從江里打水。
活水:剛從江中打來的水。
活火:有焰之炭火。
“自臨”句:是說自己親自到釣石處取水煎茶。
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是一首關(guān)于茶道的七律,詩中描寫了從取水、煎茶到飲茶的全過程。該詩表現(xiàn)了詩人通達(dá)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謫居心情寫得甚為含蓄;顯著特征為,構(gòu)思奇特,描寫精美細(xì)致,筆風(fēng)清新簡淡。

  第一句說,煮茶最好用流動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來煎。唐朝人論煮茶就有所謂“茶須緩火炙,活火烹”的說法,緩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這里說應(yīng)當(dāng)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邊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說,自己提著水桶,帶著水瓢,到江邊釣魚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時候,正當(dāng)夜晚,天上懸掛著一輪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寫月夜汲水的情景,說用大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是一首關(guān)于茶道的七律,詩中描寫了從取水、煎茶到飲茶的全過程。該詩表現(xiàn)了詩人通達(dá)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謫居心情寫得甚為含蓄;顯著特征為,構(gòu)思奇特,描寫精美細(xì)致,筆風(fēng)清新簡淡。

  第一句說,煮茶最好用流動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來煎。唐朝人論煮茶就有所謂“茶須緩火炙,活火烹”的說法,緩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這里說應(yīng)當(dāng)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邊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說,自己提著水桶,帶著水瓢,到江邊釣魚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時候,正當(dāng)夜晚,天上懸掛著一輪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寫月夜汲水的情景,說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貯藏到瓢里了,一起提著回來倒在水缸(甕)里。

  第四句說,再用小水杓將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這是煎茶前的準(zhǔn)備動作,寫得很細(xì)致、很形象,很有韻味。

  第五句寫煎茶:煮開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隨著煎得翻轉(zhuǎn)的茶腳漂了上來。據(jù)會品茶的人說,好茶沏了呈白色,這里翻“雪乳”,說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開始斟茶。

  第六句說,斟茶時,茶水瀉到茶碗里,颼颼作響,像風(fēng)吹過松林所發(fā)出的松濤聲。他在《試院煎茶》詩里說“颼颼欲作松風(fēng)聲”,也是用“松風(fēng)”來形容茶聲。這雖然帶點夸張,卻十分形象、逼真地說明,他在貶所的小屋里,夜間十分孤獨(dú)、寂靜,所以斟茶的聲音也顯得特別響。

  第七句寫喝茶,說要搜“枯腸”只限雖三碗恐怕不易做到。這句話是有來歷的。唐代詩人盧仝《謝孟諫議寄新茶》詩說:“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睂懺娢乃悸凡混`,常用“枯腸”來比喻。搜索枯腸,就是冥思苦索。盧仝詩說喝三碗可以治“枯腸”,作者表示懷疑,說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腸”,使文思流暢??磥硭牟枇恳^“三碗”,或許喝到盧仝詩中所說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詩中就說,“且盡盧仝七碗茶”。

  喝完茶干什么?沒事。所以最后一句說,喝完茶,就在這春夜里,靜坐著挨時光,只聽海南島邊荒城里傳來那報更(夜間報時)的長短不齊的鼓聲?!?/p>,

參考資料:完善

1、 趙峨、倪林.唐宋律詩選講: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2年01月第1版:第199頁
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關(guān)于茶道的七律,詩中描寫了從取水、煎茶到飲茶的全過程。該詩表現(xiàn)了詩人通達(dá)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謫居心情寫得甚為含蓄;顯著特征為,構(gòu)思奇特,描寫精美細(xì)致,筆風(fēng)清新簡淡。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yǎng)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