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推不去擠不走在這里已經三年,魚鳥都嘲笑我愚頑過頭。
沒有放回江北的都城,老天有意讓我把浙西的山水遍游。
毛先生品節清正,是魏代著名尚書毛玠之后。方先生宛如唐朝高人方干,徜徉在水石間多么閑雅風流。
和他們相逢歡笑是這樣難得,趁興寫出狂放詩篇不必把字句細究。
注釋
毛令:指於潛(今浙江臨安)縣令毛國華,字君寶。
方尉:指於潛縣尉方武,字君武。
西菩提寺:一作“西菩寺”,寺在於潛縣西十五里的西菩山上,始建于唐天祐年間,宋時易名為“明智寺”。
推擠:排擠。
頑:愚鈍。
江北路
蘇軾生性愛好登山臨水,對祖國山河具有濃厚的興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縱情于山水之間,以領略人生的另一種樂趣。這組七律,即既寫其游山玩水之樂,又抒其心中感慨。
第一首前二聯詩人的萬端感慨已涌現于筆端了。詩人到杭州任,至此時已屆三年。三年來,雖與知州陳述古唱酬往還,交誼頗深,但仍遭人排擠,故曰:“推擠不去已三年”。仕途既艱,則該稍斂鋒芒
熙寧初,因為詩人數次上書論新法不便于民,退而亦多與賓客譏誚時政,其表兄文同就極不以為然,故在他出為杭州通判時,就有《送行詩》相贈:“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可是詩人不聽,繼續不斷作詩譏刺新政,諸如《山村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蘇軾生性愛好登山臨水,對祖國山河具有濃厚的興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縱情于山水之間,以領略人生的另一種樂趣。這組七律,即既寫其游山玩水之樂,又抒其心中感慨。
第一首前二聯詩人的萬端感慨已涌現于筆端了。詩人到杭州任,至此時已屆三年。三年來,雖與知州陳述古唱酬往還,交誼頗深,但仍遭人排擠,故曰:“推擠不去已三年”。仕途既艱,則該稍斂鋒芒
熙寧初,因為詩人數次上書論新法不便于民,退而亦多與賓客譏誚時政,其表兄文同就極不以為然,故在他出為杭州通判時,就有《送行詩》相贈:“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可是詩人不聽,繼續不斷作詩譏刺新政,諸如《山村五絕》、《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等等,不一而足。所以詩人自己也覺得好笑:這就怪不得連那魚鳥也要嘲笑我的頑固不化了。首聯詩人慨嘆自己實在過于“賦性剛拙,議論不隨”(見《乞罷學士除閑慢差遣札子》),便也怨不得自己不能“放歸江北路”了。詩人杭州之任,雖屬自愿請行,但也形同放逐(那是由于政敵的攻擊,不使安于朝廷),因道:放逐南來,既未蒙賜環,我也就樂得任性逍遙,這可是天教我“看盡浙西山”了。浙西這一帶是山明水秀之區,真夠詩人盡興游賞的了。頷聯在達觀之言的后面,強抑著內心的憤懣。
詩人為首,一行三人,迤邐而行,盡管感慨叢生,然而去游寺,畢竟是令人高興的事,故而下面二聯便轉筆寫同游者,寫他自己隨興賦詩的心情。
尚書,用毛玠典故。毛玠典選舉,所用皆清正之士,故曹操嘗嘆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為哉!”(《三國志·魏志·毛玠傳》)處士——唐末詩人方干,終身不仕,隱居于會稽鑒湖之濱,以漁釣為樂,時號“逸士”。頸聯先贊美縣令毛國華是有清風亮節的毛尚書之后,又將縣尉方武比作“風流水石間”的處士方干。同游者既都是清流雅望之士,詩人自然覺得十分難得:“一笑相逢那易得”,由不得他不興致勃勃起來。詩人興來必要賦詩,又自以為“數詩狂語不須刪”——這幾句詩乃我率真狂放的本色之言,不必過于認真,推敲刪改。▲
,參考資料:完善
1、 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49-50 2、 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