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在朦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兒,急遽地掠過船旁。清澈的江水,靜靜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蕩漾,閃耀著光芒。沙灘上的白鷺,早已睡熟,沒一點聲響。
我默默地望著姑蘇臺,帶著幾分惆悵:那迷濛的柳樹,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細條,為吳王掃拂著滿地飄墜的花瓣。
注釋
姑蘇:蘇州西南有姑蘇山,因而蘇州也別稱姑蘇。
柁(duò)牙:船柁。柁,同“舵”。牙,牙檣。杜甫《秋興》詩:“錦纜牙檣起白鷗。”仇注引《埤蒼》:“檣尾銳如牙也。”檣即桅竿。
諸本并作“鷺眠”。夏校本記:“曹元忠校:‘《鶴林玉露》引作“雁團”。’”杜牧《
少年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帶地方生產凋敝、風物荒涼,曾發出“徘徊望神州,沉嘆英雄寡”(《昔游詩》)的慨嘆,揚州慢、凄涼犯一類詞也頗有“禾黍之悲”,而在這首詩里,昔日的憤懣和憂慮化作了淡淡的惆悵,仿佛若有所失。后兩句使人愀然動色,楊萬里極喜誦之,或是其中蘊涵的歷史滄桑感和某種個人情愫的積淀與之心境契合,但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蘇臺覽古》的窠臼,此詩妙處實在一、二句。起句疏宕,不涉題旨,欲抑先揚。寫晚云悠閑、白鷺自適、星斗燦爛、山川依然,說景微妙,相形之下“悵望蘇臺柳”就流露出了一種苦澀的況味,懷古傷今之情紆徐委折。景物的渲染與感慨的抒發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歷史感更加厚重,此詩興味深厚而筆致飄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少年姜夔在目睹江淮一帶地方生產凋敝、風物荒涼,曾發出“徘徊望神州,沉嘆英雄寡”(《昔游詩》)的慨嘆,揚州慢、凄涼犯一類詞也頗有“禾黍之悲”,而在這首詩里,昔日的憤懣和憂慮化作了淡淡的惆悵,仿佛若有所失。后兩句使人愀然動色,楊萬里極喜誦之,或是其中蘊涵的歷史滄桑感和某種個人情愫的積淀與之心境契合,但僅如此不足以跳出李白《蘇臺覽古》的窠臼,此詩妙處實在一、二句。起句疏宕,不涉題旨,欲抑先揚。寫晚云悠閑、白鷺自適、星斗燦爛、山川依然,說景微妙,相形之下“悵望蘇臺柳”就流露出了一種苦澀的況味,懷古傷今之情紆徐委折。景物的渲染與感慨的抒發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歷史感更加厚重,此詩興味深厚而筆致飄逸,具蘊藉空靈之美。姜夔《詩說》云:“韻度欲其飄逸。”這首懷古傷今之作不滯于情,不役于物,饒有遠韻。近人繆鉞《姜白石之文學批評及其作品》云:“白石之詩氣格清奇,得力江西;意襟雋澹,本于襟抱;韻致深美,發乎才情。受江西詩派影響者,其末流之弊,為枯澀生硬,而白石之詩獨饒風韻。”
這首絕句可以和李白的《蘇臺覽古》作個比較:“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李白在詩中著重寫今日之荒涼,以暗示昔日之繁華,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來襯托變幻無常的人事,從而抒發出今昔盛衰的感慨。而姜夔則借不變的姑蘇夜景,暗寓變化的人事,并借古諷今,給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立意要高出一籌。這兩首絕句都寫到柳,以之寄托興亡盛衰的感慨。但姜夔筆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為柳被姜夔擬人化了,帶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賦予柳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所以也比韋莊的“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來得空靈、活脫。不同的是李白詩中的柳相當于姜夔詩中“星”、“鷺”,而姜夔詩中的柳則相當于李白詩中的“月”。所以,這兩首詩的后兩句在構思上頗為相似。不同的是前兩句,李白以舊苑荒臺春色依舊寄寓感慨,而姜夔則以江山永恒暗含人世滄桑。
作者將昔日的憤懣和憂慮化作淡淡的惆悵,仿佛若有所失,起句欲抑先揚,寫晚云悠閑,白鷺自適,星斗燦爛,相形之下悵望蘇臺柳,就流露出了一種苦澀的滋味。懷古傷今之情迂回曲折。后兩句使人愀然動色,其中蘊涵的歷史滄桑感和某種個人情愫的積淀與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與感慨抒發得相得益彰。▲
,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等 .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1196-1197頁 . 2、 李夢生 .宋詩三百首全解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