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河中作

趙鼎〔宋代〕〔〕

盡日東風吹綠樹。向晚輕寒,數點催花雨。年少凄涼天付與,更堪春思縈離緒。臨水高樓攜酒處。曾倚哀弦,歌斷黃金縷。樓下水流何處去,憑欄目送蒼煙暮。
譯文及注釋
譯文整日吹拂的東風吹醒了沉睡的大地,樹上綠意漸染。傍晚泛著輕微的寒氣,一場初春的細雨灑落下來,催促著春花早日開放。年少的他容易心生悲涼,何況這暮春之日,更添離愁別緒。在臨水的高樓之上,與這位女子飲酒作別。他以絲竹伴唱,一曲賦別。樓下的流水將會流到哪里去呢?他在高樓上憑欄遠望,目送著流水和人遠去,直到掩入那蒼茫的煙波暮色之中。 注釋蝶戀花: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又名“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等。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韻,另有變體二種。河中: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濟。盡日:終日。向晚:傍晚。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詞的上片由景及情,寫詞人的離愁別緒。開頭三句“盡日東風吹綠樹。向晚輕寒,數點催花雨。”點明時令,又以春盡花落、孤獨寂寞的時空環境暗寓“重來崔護”之感。““催花雨”在宋詞中多有出現,意為春雨一過,春花自會早日開放,富含著濃厚的自然哲理。“年少凄涼”四字蘊含無限傷感。“年少”本是青春和歡樂的時節,但詞人卻感到凄涼,完全是為“春思”和“離緒”所困,而主因則在于詞人多情。但把“年少凄涼”說成是“天付與”,則又有自我解嘲的味道,意思是情之所鐘,無可解脫。這“年少凄涼”的況味,不能不甘心忍受了。   詞的下片寫思人。“臨水高樓攜酒處。曾倚哀弦,歌斷黃金縷。”三句,緊接上片的“離緒 展開閱讀全文 ∨,詞的上片由景及情,寫詞人的離愁別緒。開頭三句“盡日東風吹綠樹。向晚輕寒,數點催花雨。”點明時令,又以春盡花落、孤獨寂寞的時空環境暗寓“重來崔護”之感。““催花雨”在宋詞中多有出現,意為春雨一過,春花自會早日開放,富含著濃厚的自然哲理。“年少凄涼”四字蘊含無限傷感。“年少”本是青春和歡樂的時節,但詞人卻感到凄涼,完全是為“春思”和“離緒”所困,而主因則在于詞人多情。但把“年少凄涼”說成是“天付與”,則又有自我解嘲的味道,意思是情之所鐘,無可解脫。這“年少凄涼”的況味,不能不甘心忍受了。   詞的下片寫思人。“臨水高樓攜酒處。曾倚哀弦,歌斷黃金縷。”三句,緊接上片的“離緒”而轉向懷人。這三句是追敘往事,在“臨水高樓”這昔游之地回憶當年送別時的情景。黃金縷用來形容初春鵝黃色的柳條,古人有折楊柳贈別的風俗“歌斷黃金縷”,在這里也有作為離別之曲的含意,與上句“哀弦”相應。“樓下水流何處去”一句引用唐杜牧《題安州浮云寺寄湖州張郎中》:“當時樓下水,今日到何處。”兩句。這首詞從“臨水高樓”的眼前實景出發,借杜牧詩意以“水流”比喻“人去”,寫得自然熨貼,不露針線,密合無縫。“相隨流水到天涯”,寓含飄泊流落的命運,以及一去不返、此恨綿綿的情意。這樣情意在這首詞中也都包含在“樓下水流何處去”這個深表關切的問侯之中了。結句憑欄目送蒼煙暮”,其意為憑高極目,遠望水流人去的天際,寄托遙思,不覺暮煙四合。感傷離別之情,就寓于久久癡望中。有著悠悠不盡的余味。   這首詞懷念往昔一位曾于臨水高樓一曲賦別的女子。上片記時,下片記地,風物依然,而她已不在,通篇貫串著傷離念遠之情。詞人以春盡花落、孤獨寂寞的時空環境來暗寓心中之傷感情緒,意緒雖悲涼,然飽含真摯情意。▲,參考資料:完善 1、 林力,肖劍主編.宋詞鑒賞大典 (上、中、下卷):長征出版社 ,1999.11月 1版 :第781頁
創作背景
詞的上片由景及情,寫詞人的離愁別緒。開頭三句“盡日東風吹綠樹。向晚輕寒,數點催花雨。”點明時令,又以春盡花落、孤獨寂寞的時空環境暗寓“重來崔護”之感。““催花雨”在宋詞中多有出現,意為春雨一過,春花自會早日開放,富含著濃厚的自然哲理。“年少凄涼”四字蘊含無限傷感。“年少”本是青春和歡樂的時節,但詞人卻感到凄涼,完全是為“春思”和“離緒”所困,而主因則在于詞人多情。但把“年少凄涼”說成是“天付與”,則又有自我解嘲的味道,意思是情之所鐘,無可解脫。這“年少凄涼”的況味,不能不甘心忍受了。
趙鼎

趙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詞人。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南宋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宋高宗時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齋所刻詞》有《得全居士詞》一卷,存詞45首。......[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