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未遇行藏誰肯信
侯蒙〔宋代〕〔〕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才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馀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直沒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沒作上官,過著隱居的生活,誰肯信服呢?而今才顯現了名聲和蹤跡:畫工將我畫在風箏上,那么我正好借著風力,乘風直上。在半空中,風慢慢吹來,我覺得身體漸漸平穩了,只覺得要飄到月宮去了。此時正是雨后,夕陽西下之時,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羨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注釋臨江仙:詞牌名。本為唐教坊曲名,多用以詠水仙,故名。雙調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韻。未遇:未得到賞識和重用;未發跡。行藏:指出處或行止。語本《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無端:謂無由產生。引申指無因由,無緣無故。良匠:泛指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二
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容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假如有人把你的相貌繪于風箏之上,即使你相貌英俊,恐怕也不會高興,或許要勃然動怒,或者告他個侵犯肖像權或者惡語相向或者訴諸武力了。然而侯蒙卻沒這樣做,他不但不動怒,還見之大笑,并為此寫了一首詞,題寫于風箏之上,可見侯蒙絕非一般人物。
絕非一般人物的侯蒙寫的詞又如何呢?
這首詞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風箏來寫詩人個人的志向、意愿和理想。
未遇行藏誰肯信?是自問亦是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二
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容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假如有人把你的相貌繪于風箏之上,即使你相貌英俊,恐怕也不會高興,或許要勃然動怒,或者告他個侵犯肖像權或者惡語相向或者訴諸武力了。然而侯蒙卻沒這樣做,他不但不動怒,還見之大笑,并為此寫了一首詞,題寫于風箏之上,可見侯蒙絕非一般人物。
絕非一般人物的侯蒙寫的詞又如何呢?
這首詞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風箏來寫詩人個人的志向、意愿和理想。
未遇行藏誰肯信?是自問亦是自答,自己其貌不揚,又年長無所成就,誰又能了解自己呢?世上的人有誰不以貌、以權、以錢取人呢?人們看到的都是外在的東西,內在的修養才學志向抱負誰又能看到呢?不為人理解相信當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詩人的名聲卻一下子顯揚起來,原來不知是哪個畫家把他的形象繪制于風箏上,他也就隨著風箏飛上了天空。
“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是寫風箏也是寫詩人的志向。詩人明明白白的正告我們,風箏只有在有風的時候才能飛上天空,如果沒風,任誰風箏也飛不起來。一個人在社會上有成或者無成何嘗不是如此呢?才能當然是一個方面,但機遇也必不可少,如果沒有機遇,沒有可以借力的風,即使一個人再有才華,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世上的人們,你們只知道我在地上的樣子,和你們似乎一樣;但你們要知道,一旦風起,那臨風飄舉就是我!詩人借風箏卻寫出了“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的志向。
才得吹噓身漸穩,是寫風箏已飛上天空迎風飄舉的樣子;只疑遠赴蟾宮,是詩人借風箏來表明自己的志向,那就是去“蟾宮”折桂,成就自己的功名事業。雨余時候夕陽紅,是寫雨過天晴,傍晚時分夕陽無限紅。風雨是自然界的風雨,同是也是詩人所遭受的人生的風雨。陽光總在風雨后,風雨之后,屬于自己的陽光終究會到來,哪怕來得晚一點,但詩人始終堅定的相信,他終將會大器晚成。
幾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表面是寫繪有詩人形象的風箏飛翔于碧空之中,平地上人們都在觀看;其實是借風箏飛翔碧空來表達自己的不凡志向。正如《紅樓夢》中賈雨村借月亮來表達的自己志向的詩句“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一樣,詩人要表達也是同樣的志向。
或許我們今天看似一樣,但誰又能知道明天會如何呢?明天,就在明天,我們也許就會判若霄壤,因為你們是“翱翔蓬蒿之間”的蜩與學鳩,而我則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你們是庸庸碌碌的凡夫俗子,而我則是志向高遠的豪杰之士。
非豪杰之士不能寫出豪杰之詞,此詞便是豪杰之士寫的豪杰之詞▲,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鑒賞
這是一首諷喻詞,表面上是寫風箏,骨子里是諷刺封建社會那些往上爬的勢利小人。“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是這些人行徑的生動寫照。
上片寫那些勢利小人對他的譏諷。“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開頭就從自嘲落筆。“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這三句緊承“表名蹤”而來,不知是哪個畫家把他的形象繪制于風箏上,他也就隨著風箏飛上了天空。原來他就是這樣被“表名蹤”的,從“無端”二字中,能感受到詞人在自嘲的調侃語氣里的一腔激憤。這里一方面,寫自己無端被人嘲弄,無可奈何;另一方面,又是對那些苦苦鉆營,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往上爬的小人們的辛辣諷刺。一旦找到了機會,就會如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一
這是一首諷喻詞。有故事說,侯蒙年青時,久困于考場,三十一歲才中了舉人。他長得難看,人們都輕笑他,有愛開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畫在風箏上,引線放入天空,諷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題了這首詞。后來,他竟真的一舉考中了進士,歷任要職。
這首詞,表面上是寫風箏,骨子里是諷刺封建社會那些往上爬的勢利小人。“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是這些人行徑的生動寫照。
上片寫那些勢利小人對他的譏諷。“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一直沒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沒作上官,過著隱居的生活,誰肯信服呢?而今才顯現了名聲和蹤跡: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畫到風箏上,趁著風勢,借著風力
展開閱讀全文 ∨
創作背景
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容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侯蒙
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屬山東)人,北宋宋徽宗崇寧年間戶部尚書,謚文穆。《全宋詞》第一冊收其詞一首。《全宋文》卷二七○四收其文四篇。事跡見《宋史》卷三五一本傳。......[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