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賈島早年曾經為僧,后雖還俗,但過去的蒲團生涯對他不能沒有影響,他的詩中常出現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與此有密切的關系。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賈島》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早年記憶中‘坐學白骨塔’、‘三更兩鬢幾枝雪,一念雙峰四祖心’的禪味,不但是‘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閉目中’一類詩境的藍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草堂瀑布邊’,‘孤鴻來夜半,積雪在諸峰’,甚至‘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的淵源。”所以,同樣是禪詩,賈島與王維就往往不一樣。如果說王維是幽靜空明的話,賈島就是枯寒苦瘦,這首詩的境界也恰好說明了這一點。這也就告訴讀者,研究作家,不能脫離他的個性、經歷,否則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詩人賈島早年曾經為僧,后雖還俗,但過去的蒲團生涯對他不能沒有影響,他的詩中常出現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與此有密切的關系。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賈島》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早年記憶中‘坐學白骨塔’、‘三更兩鬢幾枝雪,一念雙峰四祖心’的禪味,不但是‘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閉目中’一類詩境的藍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草堂瀑布邊’,‘孤鴻來夜半,積雪在諸峰’,甚至‘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的淵源?!彼?,同樣是禪詩,賈島與王維就往往不一樣。如果說王維是幽靜空明的話,賈島就是枯寒苦瘦,這首詩的境界也恰好說明了這一點。這也就告訴讀者,研究作家,不能脫離他的個性、經歷,否則,難免隔靴搔癢。
全詩前三聯皆是詩人想象的這位天臺僧人遠去的情景。首聯“遠夢歸華頂,扁舟背岳陽”中的“扁舟”直接地將天臺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現在讀者面前;“背岳陽”點明了天臺僧人的離去,即乘坐扁舟朝著背離岳陽的方向駛去,此處即交代出了詩人與天臺僧送別的地點,又飽含了詩人對天臺僧濃濃的贈別之情。頷聯“寒蔬修靜食,夜浪動禪床”是進一步想象天臺僧在途中的情景,通過僧人的飲食與坐禪兩個方面來表現出了僧人清心寡欲與孤寒清寂。頸聯“雁過孤峰曉,猿啼一樹霜”僧人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隨,更有猿啼之聲在耳畔縈繞。這句中,一個“孤”字,一個“霜”進一步升華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尾聯“身心無別念,余習在詩章”,即說明了僧人的“心中無一物”,同時也是詩人的自比?!?/p>,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