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

杜甫〔唐代〕〔〕

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
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
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
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驥子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學語的時候。
就知道問家里來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誦我的的詩了。
世道不太平可憐驥子還是個小孩子,家中貧困,全部仰仗你母親來照應。
未能攜全家一同避難,不知道何時才能互通音信。
全國到處是舉著麾旗的軍隊,戰亂不止。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爭取早日見面,決不拖延。

注釋
遣興(xìng):猶“遣意”,也就是以寫詩來消遣之意。
驥(jì)子:杜甫兒子宗武的小名,這一年剛五歲。
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指驥子三歲時,知道問家里來人來客的姓名,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杜甫有二子,長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驥子。《遣興》這首詩懷念的對象是兒子,慈愛之情溢于全篇。

  這是一首排律(俗稱長律),中間四聯全是對仗。全詩可分三層,“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前兩聯回憶過去,寫驥子兩三歲時穎悟過人,就能問知來客的姓名及能背誦杜甫的詩句;杜甫通過回憶前年牙牙學語時嬌趣的憨態,極力把兒子宗武可憐可愛、天真無邪的神態表達出來,激起讀者的同情,催發讀者親子之情。中間兩聯“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寫驥子當前的遭遇,因逢“世亂”,居無定所,又值父親外出,音信全無,只能仰賴母親的愛撫,更讓詩人后悔不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杜甫有二子,長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驥子。《遣興》這首詩懷念的對象是兒子,慈愛之情溢于全篇。

  這是一首排律(俗稱長律),中間四聯全是對仗。全詩可分三層,“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前兩聯回憶過去,寫驥子兩三歲時穎悟過人,就能問知來客的姓名及能背誦杜甫的詩句;杜甫通過回憶前年牙牙學語時嬌趣的憨態,極力把兒子宗武可憐可愛、天真無邪的神態表達出來,激起讀者的同情,催發讀者親子之情。中間兩聯“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鹿門攜不遂,雁足系難期。”寫驥子當前的遭遇,因逢“世亂”,居無定所,又值父親外出,音信全無,只能仰賴母親的愛撫,更讓詩人后悔不已的是沒能攜帶全家一起逃難,以致如今分隔兩地,不知何時才能互通音信;最后兩聯“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儻歸免相失,見日敢辭遲。”描寫上的是一副國破亂世的情景,到處都是舉著軍旗的軍隊,號角聲聲激起詩人心中無限悲涼,于是詩人感嘆曰,如果能有舉家團圓的機會,必定不敢遲慢,表達了詩人在這種國破家碎的情況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團聚的急切心情。

  這首詩先寫過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詩的時間來推算,驥子“學語時”當為公元755年,戰亂還沒有發生,可是誰也沒有料想到就在這年的十一月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戰爭波及廣大地區,使千萬個家庭流離失所。詩人先寫驥子在先前的穎悟的表現,再寫他在戰爭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讀者的同情。此外,從“憐渠小”“仰母慈”諸語中還能看出詩人因未能盡到自己的責任而深感內疚的心情。▲

,

參考資料:完善

1、 李志敏編著,唐詩名篇鑒賞 超值珍藏版,京華出版社,2011.05,第100頁 2、 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自讀課本 八年級 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351頁
創作背景
杜甫有二子,長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驥子。《遣興》這首詩懷念的對象是兒子,慈愛之情溢于全篇。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