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漁父酒醒以后,春江上時光已是正午。醒來只見陣陣落花飛絮。醒了以后還會再喝醉,醉了以后又會再醒。將古往今來人間的功名利祿付之一笑。
注釋
午:正午,晌午。
夢斷:夢醒,酒醒。
今古:古往今來。
“漁父醒,春江午”,描敘漁父從醉到醒經歷的時間。春江正午,生機勃勃,自然清新。由爛醉到沉睡,再到延醒,時間長達半天,表現了漁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樂天而動的。“夢斷落花飛絮”,漁父一覺醒來,只見楊柳依依,“落花飛絮”,一派春光滿江濱,令漁父賞心悅目。
“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為畫龍點睛之筆。醉—醒,醒—醉,醉—醒,反復傳遞,刻畫了醉翁漁父的處世形象,富有哲理性。白居易《醉吟先生傳》:“又飲數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醉吟相仍,若循環然。”此處點化運用了白居易這段關于詩人飲—醉—吟“循環”式的人生真諦的妙筆,道出了在封建社會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漁父醒,春江午”,描敘漁父從醉到醒經歷的時間。春江正午,生機勃勃,自然清新。由爛醉到沉睡,再到延醒,時間長達半天,表現了漁父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樂天而動的。“夢斷落花飛絮”,漁父一覺醒來,只見楊柳依依,“落花飛絮”,一派春光滿江濱,令漁父賞心悅目。
“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為畫龍點睛之筆。醉—醒,醒—醉,醉—醒,反復傳遞,刻畫了醉翁漁父的處世形象,富有哲理性。白居易《醉吟先生傳》:“又飲數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醉吟相仍,若循環然。”此處點化運用了白居易這段關于詩人飲—醉—吟“循環”式的人生真諦的妙筆,道出了在封建社會里,世界上最清醒的人是漁父,是漁父一類的詩人。是漁父們每飲一次、醉一次、醒一次、吟一次,認識世界、認識生活的境界就升華一次。循環往復,不斷進行,最終自然精辟地發出“一笑人間今古”的深沉感嘆。至此,詞人思想上出現了飛躍,由“莫問世間何事”(《好事近·煙外倚危樓》)進到“俯仰人間今古”(《西江月·重九》),再進到“一笑人間今古”。從“莫問”到“俯仰”再到“一笑”,清晰地反映了詞人貶謫黃州后思想變化的歷程。“一笑”便突出詞人此時此地的高潔而自適的坦然心態和清醒的人生觀。
第三首詞寫漁父隨緣放曠、與世無爭的超然心態。先描寫,后議論,景理融合,將漁父置于大好春光中來看世界,強化了漁父的“醒”眼與“笑”態,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思想。
▲
參考資料:完善
1、 陳如江.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143-147 2、 朱靖華 等.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7:856-863 3、 李世忠.逐臣的悲憫——論蘇軾的一組《漁父》詞.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2(1)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