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唐代〕〔〕

舉目縱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時。
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
涼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
青云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羈。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抬頭所見縱然不是我的家鄉景,仔細想來一切卻似我在故鄉時。
白鶴盤旋奔向遠方投入了島嶼,蟬拖著哀鳴余音飛向另一樹枝。
冷月照窗倚著孤枕感到很倦怠,清泉繞石朋友聚飲自覺舉杯遲。
仕路坎坷遲遲不能平步青云去,夢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羈。

注釋
旅次:旅途中暫作停留。洋州:今陜西洋縣,在漢水北岸。
舉目:抬眼望。《晉書·王導傳》:“周顗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
似:一作“如”。故山:舊山。喻家鄉。
遠勢:謂遠物的氣勢、姿態。孤嶼:孤島。
曳(yè):拖著。別枝:另一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方干旅居洋州時寫的。洋州,今陜西洋縣,在漢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詩題“旅次”,說明舉目所及都是異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鄉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種悲涼的情調。次句寫詩人觸景而起對家鄉的懷念。身處異地而情懷故鄉,不難想見其失意之狀和內心的苦澀?!芭e目”、“思量”是詩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寫照,抬首低眉之間,蘊含著深沉的感傷之情。

  第二聯寫鶴從高空向孤嶼盤旋而下,蟬鳴未止,拖著尾聲飛向別的樹枝。詩人寫景寄情,即以鶴蟬自況,前者脫俗,后者清高。這是說自己空有才學,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鳴,卻落得個異地依人、他鄉為客的境地,猶如這鶴投孤嶼

展開閱讀全文 ∨,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方干旅居洋州時寫的。洋州,今陜西洋縣,在漢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詩題“旅次”,說明舉目所及都是異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鄉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種悲涼的情調。次句寫詩人觸景而起對家鄉的懷念。身處異地而情懷故鄉,不難想見其失意之狀和內心的苦澀?!芭e目”、“思量”是詩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寫照,抬首低眉之間,蘊含著深沉的感傷之情。

  第二聯寫鶴從高空向孤嶼盤旋而下,蟬鳴未止,拖著尾聲飛向別的樹枝。詩人寫景寄情,即以鶴蟬自況,前者脫俗,后者清高。這是說自己空有才學,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鳴,卻落得個異地依人、他鄉為客的境地,猶如這鶴投孤嶼、蟬過別枝一般。一個“投”字,一個“過”字,一個“孤”字,一個“別”字,寄寓著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嘆,卻又無可奈何。

  “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這兩句前人十分稱道,被認為是齊梁以來所未有過的佳句。(見尤袤《全唐詩話》)從寫景角度而言,詩人眼耳并用,繪形繪聲,傳神逼真,對蟬聲的描寫更有獨到之處。駱賓王詩“西陸蟬聲唱”,許渾詩“蟬鳴黃葉漢宮秋”,黃庭堅詩“高蟬正用一枝鳴”,都寫蟬在通常情況下的鳴叫;而方干此詩,則是蟬在飛行過程中的叫聲,不僅蟬有動勢,而且聲有特色:詩人捕捉的是將止而未止的蟬聲,這種鳴叫有獨特的聲響和音色,能誘發讀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穎別致,摹狀精切傳神,前所罕見。

  第三聯:“涼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前一句寫月夜獨處。一個“涼”字,一個“倦”字,極寫詩人的冷寂凄清,孤獨無聊。后一句變換場景,寫飲宴泛觴的場面。泛觴是一種游戲,古時候,園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溝中,宴會時,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飄到誰的面前,就該誰飲酒。飲宴游戲,高朋滿座。詩人置身于這熱烈氣氛之中,卻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對著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動的酒杯呆呆地出神,顯出一幅寡言少歡的神態?!胺河x遲”的“遲”字,既寫景,又出情。

  這一聯,以月明之夜和宴樂之時為背景,用反襯的手法,表現詩人的自我形象。上下兩句場景雖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顯示出難以消解的情懷,卻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聯,作者才將內心的隱痛全盤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羈”,意思是說:遺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雖然做夢都夢到江南故鄉,而此身卻在異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羈”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應,又回扣詩題的“旅次”二字。結構嚴謹。

  從全詩的藝術風格來看,這一聯顯得過分率直而欠含蓄。不過,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鋪墊和渲染,倒也使人覺得情真意切。大概方干對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懷,如鯁在喉,但求一吐為快吧。▲

,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62-1263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方干旅居洋州時寫的。洋州,今陜西洋縣,在漢水北岸。
方干

方干(?─約888),字雄飛。卒后,門人私謚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人,一作睦州桐廬(今浙江桐廬縣)人。貌陋而頗具詩才。宣宗時舉進士不第,遂隱居鏡湖。一生聲名頗盛而功名不就,終身布衣,貧困潦倒而卒......[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