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

晏殊〔宋代〕〔〕

別來音信千里,恨此情難寄。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幾回無寐。
樓高目斷,天遙云黯,只堪憔悴。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碧紗窗里看慣了春花秋月,聽厭了梧桐夜雨點點滴滴敲打著相思之人的心,多少回徹夜無眠。
她日登上高樓眺望,天地寥闊,陰云密布,全無離人的半點蹤影,讓人更加憂傷憔悴??蓢@?。∧菑d堂里燃著的紅燭,空自心長焰短,替人流著一滴滴相思的苦淚。

注釋
碧紗:即碧紗廚。綠紗編制的蚊帳。
梧桐夜雨:概括溫庭筠《更漏子》詞: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br>無寐:失眠。
目斷:望盡,望而不見。
憔悴:瘦弱萎靡的樣子。
念蘭堂紅燭:想到芳香高雅居室里的紅燭。
心長焰短: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此詞寫難以排遣、無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無所寄,相會無期,夜長無寐,只好移情于燭:明明是人心里難過,卻說蠟燭向人垂淚;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卻說蠟燭心長焰短。這里,人即燭,燭即人。

  “別來音信千里,恨此情難寄”開篇點題,說自與情人離別以來,音信遠隔千里,惆悵的是,這一片深情無從寄去。以情語開篇后,作者接著以景寫情,“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寫的是:碧紗窗下,對著皎潔的秋月,臥聽淅淅瀝瀝的夜雨滴梧桐葉上。

  “幾回無寐”上承景語,點破相思,說的是:有多少回啊徹夜無眠!“碧紗”二句,代表不同時間、地點、景物,目的是突出“幾回無寐”四字。對月聽雨,本是古詩詞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此詞寫難以排遣、無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無所寄,相會無期,夜長無寐,只好移情于燭:明明是人心里難過,卻說蠟燭向人垂淚;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卻說蠟燭心長焰短。這里,人即燭,燭即人。

  “別來音信千里,恨此情難寄”開篇點題,說自與情人離別以來,音信遠隔千里,惆悵的是,這一片深情無從寄去。以情語開篇后,作者接著以景寫情,“碧紗秋月,梧桐夜雨”寫的是:碧紗窗下,對著皎潔的秋月,臥聽淅淅瀝瀝的夜雨滴梧桐葉上。

  “幾回無寐”上承景語,點破相思,說的是:有多少回啊徹夜無眠!“碧紗”二句,代表不同時間、地點、景物,目的是突出“幾回無寐”四字。對月聽雨,本是古詩詞中常用的寫表情的動作,用于此處,思與境諧,表明主人公難以排遣的懷人之情。類似的意境有溫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上片泛寫別后相思,下片實寫此時此地的感受。

  “樓高目斷,天遙云黯,只堪憔悴”幾句寫的是:登上高樓極望,只見天空遼闊,層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樓高目斷”,另筆提起,與上片“幾回無寐”似接非接,頗有波瀾起伏之勢?!澳钐m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一結三句,是全詞最精美之筆。以紅燭擬人,古人多有,如杜牧《贈別》詩:“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蓖瑯邮鞘褂谩耙魄椤笔址ǎ韵灎T向人垂淚表示自己心里難過,但杜牧詩的著眼點“替人垂淚”而且“有心”,大晏詞則以“心長焰短”一語見長。那細長的燭心也即詞人之心,心長,也就是情長意長,思念悠長恨悠長;焰短,蠟燭火焰短小,暗示著主人公力不從心,希望渺茫。這三句景真情足,讀來只覺悱惻纏綿,令人低徊。

  這首詞妙于淡雅閑適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蒼涼,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p>,

參考資料:完善

1、 徐培均評注.《唐宋詞小令精華》: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13頁 2、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唐宋詞鑒賞辭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第402—403頁 3、 陸國斌,鐘振振編.《歷代小令詞精華》:岳麓書社,1993年:第146頁 4、 田寶琴.《詩詞曲賦名作鑒賞大辭典 詞曲賦卷》:北岳文藝出版社,1989年:第137頁
創作背景
此詞寫難以排遣、無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無所寄,相會無期,夜長無寐,只好移情于燭:明明是人心里難過,卻說蠟燭向人垂淚;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卻說蠟燭心長焰短。這里,人即燭,燭即人。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在真、仁兩朝從秘書省正字到知制誥,禮部、刑部、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