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穿著素縞制成的喪服的軍隊,面對大江起誓:定要消滅敵人。指揮雄兵十萬,氣吞萬里東吳。
試看我丟下馬鞭,長江天塹變成坦途,不信中原不能光復。
注釋
討:討伐,征討。滿:指滿清統治者。
瓜州:在今江蘇省長江北岸,江都縣南面。
金陵:今南京市。
縞(gǎo)素:素縞。指穿著素縞制成的喪服的軍隊。
滅胡:消滅敵人,這里指滿清統治者。
雄師:英勇的軍隊。
天塹:天然的壕溝,這里指長江。《南史·孔范傳》:“隋師將濟江,群官請為防備,范奏曰:“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投
這首詩首句寫三軍祭祀誓師的悲壯場面,次句用夸張手法極言起義軍氣勢之盛,第三句借用典故來形容義軍將士眾多,聲勢浩大,突出軍威之壯,末句表達了抗清的必勝信念。全詩一氣呵成,語言激昂豪放,雄健有力,洋溢著英雄豪情。
“縞素臨江誓滅胡”句描繪出詩人親率三軍面對滾滾長江水,衣冠似雪哭聲百里,舉哀祭祀,誓死滅胡的悲壯情景。“雄師十萬氣吞吳”句中“雄”和“十萬”言其氣勢浩大,可以吞掉整個“吳”地,表達出詩人滅清的雄心壯志。
詩人描繪出誓師的悲壯場面尚不足以表明滅清的決心,于是又寫出“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兩個雙重否定句,進一步肯定抗清必勝。這里,詩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詩首句寫三軍祭祀誓師的悲壯場面,次句用夸張手法極言起義軍氣勢之盛,第三句借用典故來形容義軍將士眾多,聲勢浩大,突出軍威之壯,末句表達了抗清的必勝信念。全詩一氣呵成,語言激昂豪放,雄健有力,洋溢著英雄豪情。
“縞素臨江誓滅胡”句描繪出詩人親率三軍面對滾滾長江水,衣冠似雪哭聲百里,舉哀祭祀,誓死滅胡的悲壯情景。“雄師十萬氣吞吳”句中“雄”和“十萬”言其氣勢浩大,可以吞掉整個“吳”地,表達出詩人滅清的雄心壯志。
詩人描繪出誓師的悲壯場面尚不足以表明滅清的決心,于是又寫出“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兩個雙重否定句,進一步肯定抗清必勝。這里,詩人借用“投鞭渡”的典故寫軍旅眾多,力量強大,抗清必勝,失地“中原”一定會收復,明朝江山依在。詩中字字句句顯出軍人風、英雄氣、愛國情,讀來鏗鏘有力,令人振奮。▲
,參考資料:完善
1、 傅德岷.中華詩詞鑒賞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5:第212頁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