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商水道中
陳與義〔宋代〕〔〕
商水西門語,東風動柳枝。年華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詩。山川馬前闊,不敢計歸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在商水城的西門話別,暖暖的東風吹拂著柳枝。年華艱險使人涕哭流淚,如今局勢所成皆有前因。嘆草草敗退檀道濟之策,讀著茫茫無限老杜的詩。馬前的山川是如此壯闊,自然不敢計算回歸之時。
注釋商水:今河南商水。西門:指縣城西門。時詩人西行向舞陽。年華:年光。危涕:危險艱苦使人涕哭流淚。世事:時勢或歷史。草草:此指魯莽輕率。檀公策:原指南朝宋將檀道濟征北魏,糧盡退兵之事。茫茫:渺茫。杜老:即杜甫。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南奔途中創(chuàng)作的一首感時感事的詩,首聯(lián)描寫出發(fā)時的場景,中間兩聯(lián)嘆家身兼?zhèn)麌拢猜?lián)收束到離別之上,又與時事密切相關(guān)。此詩精巧用典,含蓄吞吐,氣脈連貫,沉郁渾厚,敘述傷時感事有杜甫沉郁蒼茫的氣韻,堪為佳作。
“商水西門語,東風動柳枝。”地、時、事兼敘,于地,則商水西門;于時,則東風動柳,是早春時季;于事,則臨別告語。“語”字大約從杜詩學來。杜甫《哀王孫》:“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所與“語”者,當是前來送別的人;當然也似可兼指附近的商水河,言河水潺援之聲,也如珍重話別。“東風動柳枝”,其時正是春季。既是眼前之景,又于景中含不盡之情。那柔弱的柳枝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詩是詩人南奔途中創(chuàng)作的一首感時感事的詩,首聯(lián)描寫出發(fā)時的場景,中間兩聯(lián)嘆家身兼?zhèn)麌拢猜?lián)收束到離別之上,又與時事密切相關(guān)。此詩精巧用典,含蓄吞吐,氣脈連貫,沉郁渾厚,敘述傷時感事有杜甫沉郁蒼茫的氣韻,堪為佳作。
“商水西門語,東風動柳枝。”地、時、事兼敘,于地,則商水西門;于時,則東風動柳,是早春時季;于事,則臨別告語。“語”字大約從杜詩學來。杜甫《哀王孫》:“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所與“語”者,當是前來送別的人;當然也似可兼指附近的商水河,言河水潺援之聲,也如珍重話別。“東風動柳枝”,其時正是春季。既是眼前之景,又于景中含不盡之情。那柔弱的柳枝,給人一種纏綿的感覺,正是離情別緒的寫照。吳文英說得好:“一絲柳、一寸柔情。”(《風入松》)。傷春又傷別,倍感無奈。這與《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名句殊為相近。這兩句,又大有杜甫《發(fā)同谷縣》“臨歧別數(shù)子,握手淚再滴”之意。詩人此次南行,是迫于兵災,更有許多不得已。此意含而不露,卻待其后申敘。
“年華入危涕,世事本前期。”句敘而兼議,將首聯(lián)暗蓄之意進一步發(fā)明。“年華”承“東風”,“危涕”接別語,雖重在個人感受,而實有傷時之感寓于其中。孟子有“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之語,江淹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恨賦》)之句,故簡齋之危涕,實有孤臣之悲。“入”字提煉得新鮮有力,自是江西詩派之家法。“世事”主要特指眼下國有累卵之危,民有倒懸之急。如此窘境,絕非偶然,而是事出有因,執(zhí)政者失策之種種,只要聯(lián)系當時歷史狀況,自然不難明白。
“草草檀公策”,緊承“世事”句,追究前事之因。“檀公策”,用劉宋時征北將軍檀道濟“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事,譏刺北宋朝廷避金人、求茍安的失計。詩人用檀道濟典故,追咎宣和七年(1125)北宋朝廷退避金兵,以致軍機貽誤、汁京被占的罪過。國家與個人的命運原本相連,詩人不得不在顛沛流離中度日了。
“茫茫杜老詩”,杜甫在入蜀以后以及在湖湘時期,寫到安史之亂或各地軍閥的戰(zhàn)爭時,多用“干戈茫茫”字眼。如《南池》詩:“干戈浩莽莽。”又如《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詩:“九州兵革浩茫茫。”詩人平生極為推崇杜詩,在創(chuàng)作上經(jīng)常模仿;更重要的是老杜后半生多在戰(zhàn)火中度過,而其傷時憂亂之作特多。時異事同,而孤臣之心難訴,他只好在吟誦杜詩之求得安慰了。
尾聯(lián)所云,盡管仍然與時事密切相關(guān),但在詩意上則收束到離別之上。“山川馬前闊”,則前路漫漫,不見盡頭;“不敢計歸時”,則歸期杳杳,未有已時。身世之感,黍離之悲,充盈彌漫。▲,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821-822
2、
傅德岷.宋詩名篇賞析:巴蜀書社,2012:256-257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南奔途中創(chuàng)作的一首感時感事的詩,首聯(lián)描寫出發(fā)時的場景,中間兩聯(lián)嘆家身兼?zhèn)麌拢猜?lián)收束到離別之上,又與時事密切相關(guān)。此詩精巧用典,含蓄吞吐,氣脈連貫,沉郁渾厚,敘述傷時感事有杜甫沉郁蒼茫的氣韻,堪為佳作。
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進士,累遷太常博士。紹興年間,歷任兵部員外郎、遷中書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學士、知制誥。七年,拜參知政事,明年以疾卒......[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