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你的牛犄角彎曲成環,我的牛尾巴纖細毛又疏。
都拿著短笛和長鞭,在南壟東岡趕著牛兒找草吃。
太陽西下草遠牛行遲,牛疲勞還是饑餓只有我知道。
我騎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邊玩耍,晚上回家還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
整年放牛什么也不憂慮,只害怕賣掉這牛去交納租子。
注釋
爾:“你”的意思。“爾”與下一句的“我”:牧童間彼此相稱。
彎環:彎曲成環狀。
禿速:凋疏,此處是說牛尾細而毛稀。
拈:用手指拿著。
隴(lǒng):田埂。
岡:山脊、山嶺。
遲:慢。
這首仿樂府詩,寫了兩個天真活潑的牧童在共同放牧、追逐嬉戲中的喜悅和與牛相依相傍的關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對牛的感情,同時在結尾也表現出作者對于苛稅的不滿之情。這首詩寫景物細致入微,新穎逼真,崇尚寫實,抒情含蓄蘊藉,韻味深長。
詩借牧童口吻展開。幾個農家孩子同去放牛,他們邊放牧邊調笑,一邊指認著各自的牛:角最彎的是你家的,尾巴沒幾根毛的是我家的……他們“短笛無腔信口吹”,搖著長鞭,在田頭地角趕著牛兒找草吃。太陽落山了,別讓牛群跑得太累,近處沒有好草,別叫牛群吃不飽。該怎么放牧,這些孩子全知道。牛吃飽了,騎在牛背上唱歌;牛要反芻,就坐在牛身邊歇一歇;晚上回到家,還要靠在牛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這首仿樂府詩,寫了兩個天真活潑的牧童在共同放牧、追逐嬉戲中的喜悅和與牛相依相傍的關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對牛的感情,同時在結尾也表現出作者對于苛稅的不滿之情。這首詩寫景物細致入微,新穎逼真,崇尚寫實,抒情含蓄蘊藉,韻味深長。
詩借牧童口吻展開。幾個農家孩子同去放牛,他們邊放牧邊調笑,一邊指認著各自的牛:角最彎的是你家的,尾巴沒幾根毛的是我家的……他們“短笛無腔信口吹”,搖著長鞭,在田頭地角趕著牛兒找草吃。太陽落山了,別讓牛群跑得太累,近處沒有好草,別叫牛群吃不飽。該怎么放牧,這些孩子全知道。牛吃飽了,騎在牛背上唱歌;牛要反芻,就坐在牛身邊歇一歇;晚上回到家,還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牧牛的孩子與牛有這么深厚的情誼,因為牛是農家寶,墾荒耕種要靠它,牽挽載重也靠它。農民都不感激牛、珍惜牛。農家孩子如此愛牛親牛,高啟非常理解,寫來真實可信,情趣盎然。想來,詩人“少年習耕鋤”的時候,也是曾有過一段牧牛愛牛的親身體驗的。
倘若詩只寫到這里就結束,那內容就失諸單薄了。高啟給它安排了一個更深的層次:末二句由牧牛之樂轉為牧牛之憂,揭出農民最大的隱憂來,那就是“輸租”。繁重的苛捐雜稅,會逼得農民賣牛抵債。這個嚴峻的現實,甚至在天真爛漫的農家孩子心里,也投下了沉重的陰影。這最后兩句詩,是畫龍點睛之筆,足章明志,有發人深省的力量。
這首詩有意不用典,不藻飾,以求得內容和形式的和諧統一。前八句寫牧牛之樂,是欲抑而先揚;后兩句點出牧牛之憂,是先揚之后抑。抑揚對比,頗見匠心。詩人要表達對農家的同情和關懷,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與鞭撻,捉筆為詩,卻不假論辯,而用牧童愛牛親牛的形象畫面來道出,顯得不空洞,不枯燥,不說教,小中見大,真切感人,在平實中兼見藝術構思的新穎。▲
,參考資料:完善
1、 洪玨.明人詩詞賞析: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31-33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