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夜作書與元九

白居易〔唐代〕〔〕

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
五聲宮漏初鳴夜,一點窗燈欲滅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心緒萬千,只因與你修書幾張,裝入信封后又覺許多話尚未說完,取信重讀,但卻又不知道該補充什么。
直寫到五聲宮漏響過,窗前燈盞已呈半明欲滅之狀。

注釋
禁中:宮中。
萬端:頭緒極多而紛亂。
五聲宮漏:表示天快亮了。

賞析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孤獨寂寞,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但這一切并沒有明確說出,作者只是寫自己寫完書信后,將信紙裝入信封;又覺得似乎還有許多話尚未說完,似乎還應(yīng)當(dāng)補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來重讀了一遍;但卻又不知道該補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緒萬千,茫然不知所從。

  “五聲宮漏初鳴后,一點寒燈欲滅時”,詩人遲疑茫然的神情與一盞光焰搖曳,奄奄欲滅的寒燈相映襯,顯得多么空曠、多么沉寂、多么凄清??!然而更鼓也提醒他,作者的思緒必須從幾千里外的江陵收回來了;這封信也必須立即收束封緘了;眼前這種盡管寂寞但卻可以自由地馳騁自己對朋友思念之情的環(huán)境氣氛,也馬上就要消失了;那個被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孤獨寂寞,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但這一切并沒有明確說出,作者只是寫自己寫完書信后,將信紙裝入信封;又覺得似乎還有許多話尚未說完,似乎還應(yīng)當(dāng)補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來重讀了一遍;但卻又不知道該補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緒萬千,茫然不知所從。

  “五聲宮漏初鳴后,一點寒燈欲滅時”,詩人遲疑茫然的神情與一盞光焰搖曳,奄奄欲滅的寒燈相映襯,顯得多么空曠、多么沉寂、多么凄清??!然而更鼓也提醒他,作者的思緒必須從幾千里外的江陵收回來了;這封信也必須立即收束封緘了;眼前這種盡管寂寞但卻可以自由地馳騁自己對朋友思念之情的環(huán)境氣氛,也馬上就要消失了;那個被權(quán)勢、被名利扭曲了的社會馬上就要復(fù)蘇起來、活躍起來了。這些不由地又使詩人的心頭涌上一層漠漠的焦躁與哀愁。

  這些都是我們的分析與推測,詩中并沒有明說,實際上其中所包含的思想還要遠比讀者所說的這些更深沉、更微妙。白居易的詩有許多因為直白而被人批評指責(zé),而這首《禁中夜作書與元九》卻是異常含蓄的。作者只給讀者描繪了一種環(huán)境氣氛,一種飽含感情的生動形象。至于這個形象在想什么,詩人根本沒有說,一切都在不言中。而這種“不言”,卻恰恰是作者在《琵琶行》中所說的“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p>,

本節(jié)內(nèi)容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站務(wù)郵箱:service@52shiwen.com完善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孤獨寂寞,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但這一切并沒有明確說出,作者只是寫自己寫完書信后,將信紙裝入信封;又覺得似乎還有許多話尚未說完,似乎還應(yīng)當(dāng)補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來重讀了一遍;但卻又不知道該補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緒萬千,茫然不知所從。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下鄧邽(今陜西渭南縣)。早年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地接觸和了解。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授......[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fēng)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fēng)。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