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朱熹〔宋代〕〔〕

納湖
詩筒連畫卷,坐看復行吟。想像南湖水,秋來幾許深。

東渚
小山幽桂叢,歲暮靄佳色。花落洞庭波,秋風渺何極!

詠歸橋
綠漲平湖水,朱欄跨小橋。舞雩千載事,歷歷在今朝。

船齋
考盤雖在陸,滉漾水云深。正爾滄洲趣,難忘魏闕心。

麗澤堂
堂后林陰密,堂前湖水深。感君懷我意,千里夢相尋。

蘭澗
光風浮碧澗,蘭杜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薰祗自知。

書樓
君家一編書,不自圯上得。石室寄林端,時來玩幽賾。

山齋
藏書樓上頭,讀書樓下屋。懷哉千載心,俯仰數椽足。

蒙軒
先生湖海姿,蒙養今自閟。銘坐仰先賢,點畫存彖系。


疏此竹下渠,漱彼澗中石。暮館繞寒聲,秋空動澄碧。

卷云亭
西山云氣深,徙倚一舒 。浩蕩忽搴開,為君展遐眺。

柳堤
渚華初出水,堤樹亦成行。吟罷天津句, 風拂面涼。

月榭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與君凌倒景,上下極空明。

濯清
涉江采芙蓉,十反心無斁。不遇無極翁,深衷竟誰識?

西嶼
朝吟東渚風,夕弄西嶼月。人境諒非遙,湖山自幽絕。

淙琤谷
湖光湛不流,嵌竇亦潛注。倚杖忽琮琤,竹深無覓處。

聽雨舫
彩舟停畫槳,容與得欹眠。夢破蓬窗雨,寒聲動一川。

梅堤
仙人冰雪姿,貞秀絕倫擬。驛使詎知聞,尋香問煙水。

采菱舟
湖平秋水碧,桂棹木蘭舟。一曲菱歌晚,驚飛欲下鷗。

南阜
高丘復層觀,何日去登臨?一目長空盡,寒江列暮岑。

譯文及注釋
注釋 ①小山:即淮南小山。
②靄:籠罩。唐陳標《秦王卷衣》:“秦王宮闕靄春煙,珠樹瓊枝近碧天。”
③光風:雨止日出時的和風。《楚辭·招魂》:“光風轉蕙,汜崇蘭此。”
④杜:杜若,香草名。《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猗猗:美盛貌。《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⑤欹眠:斜倚或斜靠著睡覺。欹,通“倚”。
⑥桂棹:用桂木制成的槳。木蘭舟:用木蘭樹造的舟。二者皆美稱。南朝梁任窻《述異記》卷下:“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于此,用構宮殿也。七里洲中,有魯般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云木蘭舟出于此。”魯般即魯班。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創作背景
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號晦翁,又號遁翁、滄州病叟,自稱云谷老人。婺源(今屬江西)人,寓建陽(今屬江西)人,寓建陽(今屬福建)之考亭。紹興十八年(1148)進士,主泉州同......[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