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

王安石〔宋代〕〔〕

一馬春風北首燕,卻疑身得舊山川。
陽浮樹外滄江水,塵漲原頭野火煙。
日借嫩黃初著柳,雨催新綠稍歸田。
回頭不見辛夷發,始覺看花是去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春風中一馬向著北方的燕地疾馳,卻讓人疑惑置身在舊日山川。
春天的氣息浮動在樹外的滄江水面,塵土飛揚原野盡頭升騰起野火之煙。
日色帶來嫩黃剛剛附著在柳梢上,雨水催著新綠漸漸回歸田野。
回頭卻不見辛夷開花,這才發覺看花是在去年。

注釋
北首燕:向著北方的燕地。語出自《漢書·韓信傳》:“北首燕路。”
首:向著。
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古時為燕國所在地,當時為契丹占據。
陽:陽氣,指春天充滿生命力的氣息。
滄:水呈青綠色。
漲:升騰,升起。
著:附著。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壯麗的北國風光和詩人的感觸。首聯寫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與國中無異。后三聯構思新奇,抒發了山川依舊、景物皆非的感慨及作者對失陷于遼的祖國河山的無限依戀之情。全詩寫景細膩,感情真摯,字字句句洋溢著對國家由衷的熱愛。

  首聯寫“一馬春風”之快,恍惚間好似重新回到了家鄉,可明明身在北首之燕地,心中的熟悉感和溫暖感卻不同以往,畫活了志趣心境,落入敵手的山川,春天正與國中無異,而以反側方式說來,效果更強。

  頷聯寫春風習習,江面水波蕩漾,陽光下江水波光粼粼。遠眺水天相接處,陽光隨著波濤的涌動仿佛在漂浮、游弋、升騰。“浮”寫出了春風、江水、陽光的融合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壯麗的北國風光和詩人的感觸。首聯寫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與國中無異。后三聯構思新奇,抒發了山川依舊、景物皆非的感慨及作者對失陷于遼的祖國河山的無限依戀之情。全詩寫景細膩,感情真摯,字字句句洋溢著對國家由衷的熱愛。

  首聯寫“一馬春風”之快,恍惚間好似重新回到了家鄉,可明明身在北首之燕地,心中的熟悉感和溫暖感卻不同以往,畫活了志趣心境,落入敵手的山川,春天正與國中無異,而以反側方式說來,效果更強。

  頷聯寫春風習習,江面水波蕩漾,陽光下江水波光粼粼。遠眺水天相接處,陽光隨著波濤的涌動仿佛在漂浮、游弋、升騰。“浮”寫出了春風、江水、陽光的融合,賦予靜態的景象以動態的美感。陽“浮”與塵“漲”,正是南方人看北方景的不同之處,今日亦然,兩字運用,貼切之至,自是臨川煉字長處。

  頸聯是傳誦的名句:柳色嫩黃,寫成是陽光暈染而成,田間新綠,幻想成是雨水將其催成;生動警奇,但卻不無道理。以方塊文字和音律,裁成一幅田園畫圖,清新明麗。

  尾聯故意糾正一個回家的錯覺(作者家鄉辛夷花多,而眼前還沒有發出),同首聯筆法,再次將心中的情緒,抒發得饒有新意。詩人以不見迎春花作結,含蓄地表達了國家山河被敵軍占領的憤恨之情。詩人乘著春風,躍馬揚鞭踏上遼國的土地,卻似乎感覺是來到了“舊山河”,沒有一絲腳踏異國土地的感覺。含蓄的語言,蘊藏著詩人收復國土的理想。

  本首詩經過作者精心錘煉,立意新穎,對仗工穩,用字精確。構思新奇,感情深沉。▲

,

參考資料:完善

1、 劉逸生.王安石詩選:香港三聯出版社,1983:73-74 2、 錢仲連 等.宋詩精華二百首: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59
創作背景
這首詩描寫了壯麗的北國風光和詩人的感觸。首聯寫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與國中無異。后三聯構思新奇,抒發了山川依舊、景物皆非的感慨及作者對失陷于遼的祖國河山的無限依戀之情。全詩寫景細膩,感情真摯,字字句句洋溢著對國家由衷的熱愛。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慶歷二年(1042)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書仁宗,提倡變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學士兼侍......[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