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翠微亭

岳飛〔宋代〕〔〕

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譯文及注釋
譯文年復一年,我馳騁疆場,戰袍上灑滿了灰塵;今天特地騎馬到達翠微亭,觀賞齊山美景。國大好河山看不夠,在馬蹄聲聲的催促中,踏著明亮的月色歸來。 注釋池州:今安徽貴池。翠微亭:在貴池南齊山頂上。經年:常年。征衣:離家遠行的人的衣服。這里指從軍的衣服。特特:特地、專門。亦可解作馬蹄聲,二義皆通。尋芳:游春看花。翠微:指翠微亭。看不足:看不夠。
賞析
這是一首記游詩,詩作于池州,一反其詞的激昂悲壯,以清新明快的筆法,抒寫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熱愛,體現了馬背賦詩的特點。   前兩句寫出游的愉悅。起句“經年塵土滿征衣”寫長期緊張的軍旅生活。詩人從軍后,一直過著緊張的軍事生活,特別是在抗金斗爭中,為了保衛南宋殘存的半壁河山,進而恢復中原,他披甲執銳,率領軍隊,沖鋒陷陣,轉戰南北,長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衛國家的偉大事業之中。詩的開頭一句正是對這種緊張軍旅生活的生動樸實的高度概括。“經年”,這里指很長時間以來。“征衣”,這里是指長期在外作戰所穿的衣服。既然長年累月地率領部隊轉戰南北,生活十分緊張,那就根本沒有時間 展開閱讀全文 ∨,這是一首記游詩,詩作于池州,一反其詞的激昂悲壯,以清新明快的筆法,抒寫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熱愛,體現了馬背賦詩的特點。   前兩句寫出游的愉悅。起句“經年塵土滿征衣”寫長期緊張的軍旅生活。詩人從軍后,一直過著緊張的軍事生活,特別是在抗金斗爭中,為了保衛南宋殘存的半壁河山,進而恢復中原,他披甲執銳,率領軍隊,沖鋒陷陣,轉戰南北,長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衛國家的偉大事業之中。詩的開頭一句正是對這種緊張軍旅生活的生動樸實的高度概括。“經年”,這里指很長時間以來。“征衣”,這里是指長期在外作戰所穿的衣服。既然長年累月地率領部隊轉戰南北,生活十分緊張,那就根本沒有時間、沒有心思去悠閑地游覽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愈是這樣,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機會。這樣,起筆一句就為下面內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鋪墊,看似與記游無關,而作用卻在于突出、強調和反襯了這次出游的難得與可貴。   故對句以“特特尋芳上翠微”接住。現在,詩人竟然有了這樣的機會,到齊山觀覽,而且登上了著名詩人杜牧在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興奮。“特特”,在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當特別、特地講,起了強調、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脈,一是指馬蹄聲,交待了這次出游是騎馬去的,成為詩歌結尾一句的伏筆。“尋芳”,探賞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詩人到達的地方。這樣,對句實際上寫了出游的方式(騎馬)和到達的地點(翠微亭),從而起到了點題、破題的作用。詩的開頭兩句,首句起筆突兀,如高山墜石,不知其來,似與題目無關,而實為次句鋪墊;次句陡轉筆鋒扣題,承接自然,成為首句的照應;兩句相互配合,表現出作者大起大落、大開大闔的高度藝術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偉氣魄。兩句形成了波瀾和對比,從而突出了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詩的三四兩句并沒有象一般的記游詩那樣,對看到的景色作具體細致的描述,而是著眼于主觀感覺,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寫出了這次“尋芳”的感受,將秀麗的山水和優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樸實、最通俗的“好”字來表達,既有主觀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贊美。同時,又用“看不足”傳達自己對“好水好山”的喜愛、依戀和欣賞。   結尾一句則寫了詩人為祖國壯麗的山河所陶醉,樂而忘返,直到夜幕降臨,才在月光下騎馬返回。“馬蹄”,照應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則寫出了馬蹄聲響使詩人從陶醉中清醒過來的情態,確切而傳神。“月明歸”,說明回返時間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寫出了詩人對山水景色的無限熱愛、無限留戀。岳飛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之所以為自己的國家英勇戰斗,同他如此熱戀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詩的結尾兩句正表現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這首詩通過記游,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無限深厚的熱愛之情。在藝術上運思巧妙,不落俗套,雖是記游,而不具體描述景物,重在抒寫個人感受。其結構方式除以時間為序外,又把情感的變化作為全詩的線索,突出了這次出游登臨的喜悅。語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話。▲,參考資料:完善 1、 [清]黃邦寧 編.《岳忠武王全集》:掃葉山房,1927年10月第3版 2、 繆鉞等 .宋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 ,1987.12(2012.7重印): 第886-887頁
創作背景
紹興五年(1135年)春 ,岳飛率兵駐防池州,游城東南齊山翠微亭,作此詩。
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川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農家。北宋末年,以敢戰士應募入伍,任秉義郎。建炎中,為東京留守宗澤部下統制。澤死,從杜元南下。建炎四年(1130),率軍收復建康,遷通泰鎮......[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