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春日白晝漸長,風和日暖,柳絲嫩綠,北方的大雁回故鄉飛進深遠的天空。
在岳陽樓上聽到吹竹笛的聲音,這笛聲能使我的旅愁歸心灑遍洞庭湖。
注釋
西亭:岳陽樓上的西邊亭閣。
青青:柳絲茂盛的樣子。
窅(yǎo)冥(míng):深遠難見的樣子。
春心:指春來雁去而觸發的旅愁歸心。
全詩圍繞“滿”字而展開,前兩句先描寫日長風暖,柳色青青,北雁南飛,消失在遠方的景色;后兩句以洞庭湖上傳來陣陣笛聲,抒發詩人的旅愁。全詩取景微妙,格調高遠,音律諧和。
詩的一、二句“日長風暖柳青青,北雁歸飛入窅冥。”都寫眼前景,關合詩題“春望”。首句寫岳州之春,“日長風暖”正是雁群北飛的天氣,“柳青青”又開始了折枝惜別、吹笛傷行的時節。這句看來總寫春景之美,自然渾成,卻又對下邊景物的出現起到挈緒分縷的作用。至于詩人的意興如何,單從這句自然風光的美感是難以捉摸的,因為詩人是“南遷"之客,春和景明反而會生愁惹恨。“北雁歸飛”,詩人望斷歸雁,卻還站在那里凝想。至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全詩圍繞“滿”字而展開,前兩句先描寫日長風暖,柳色青青,北雁南飛,消失在遠方的景色;后兩句以洞庭湖上傳來陣陣笛聲,抒發詩人的旅愁。全詩取景微妙,格調高遠,音律諧和。
詩的一、二句“日長風暖柳青青,北雁歸飛入窅冥。”都寫眼前景,關合詩題“春望”。首句寫岳州之春,“日長風暖”正是雁群北飛的天氣,“柳青青”又開始了折枝惜別、吹笛傷行的時節。這句看來總寫春景之美,自然渾成,卻又對下邊景物的出現起到挈緒分縷的作用。至于詩人的意興如何,單從這句自然風光的美感是難以捉摸的,因為詩人是“南遷"之客,春和景明反而會生愁惹恨。“北雁歸飛”,詩人望斷歸雁,卻還站在那里凝想。至此才可略知詩人的“西亭春望”乃是黯然銷魂的“春望”。這里,自由高翔的歸雁和淪落久羈的詩人形成了兩個鮮明對照的形象。
第三句“岳陽城上聞吹笛”更宕出新境,把詩人的羈愁抒發到又一高度。古人笛曲中有離別之歌,而惜別之情又洋溢于折楊柳歌的笛聲。全詩首句既以“柳青青”為“聞笛”作了環境的鋪墊,岳陽城頭的笛聲當也是折柳之曲。末句的‘‘春心”就是倦客傷春之情。“滿洞庭”一語使抽象的心緒被物化而得到生動的表現,無論理解為此情伴隨著笛聲飛揚飄散于煙波浩渺之中,還是想象為客愁恰似春漲的湖水游漫洞庭,都能得其情致。巴陵洞庭,“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用“滿”字其實還概括了這個典型環境中許多“淪落人”的共鳴。讓讀者看到了封建時代宦海浮沉的知識分子形象和他們見柳傷情、望雁斷魂、聞笛愴懷的共同心態。所有這些都寄托于富有特征性的景物,而以綿密的章法,自然組合,一氣呵成,藝術上也是高明的。
全詩雖是寫景,但層層深入,宛轉地表達了詩人的春望之心。▲
,參考資料:完善
1、 霍松林主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290頁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