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歐陽修〔宋代〕〔〕

寒雞號荒林,山壁月倒掛。
披衣起視夜,攬轡念行邁。
我來夏云初,素節(jié)今已屆。
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
微風(fēng)動涼襟,曉氣清余睡。

緬懷京師友,文酒邈高會。
其間蘇與梅,二子可畏愛。
篇章富縱橫,聲價(jià)相磨蓋。

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
有時(shí)肆顛狂,醉墨灑滂沛。
譬如千里馬,已發(fā)不可殺。
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
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后輩。
文詞愈清新,心意雖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tài)。
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
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

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
梅窮獨(dú)我知,古貨今難賣。
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
云煙一翱翔,羽翮一摧鎩。
安得相從游,終日鳴噦噦。
問胡苦思之,對酒把新蟹。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涼的早晨,山雞在荒林中啼叫。山峰壁立,落月象倒掛在山腰。
披起農(nóng)裳,凝視將退的夜色,攬起馬韁,便覺得路途艱遙。
當(dāng)我來時(shí),正值夏初,如今歸去,已到秋季。
銀河在長空奔瀉,好象要飛出中國大地。
涼風(fēng)輕輕吹拂衣襟,清晨的寒氣消除了睡意。

遙念昔日京都的師友,高朋滿座,詩酒相邀。
其中有蘇、梅二人,是我最畏敬愛慕的同道。
詩文富有縱橫的氣勢,文才互相掩映,名氣一般高。

子美的文氣更加雄豪,仿佛是大地噓氣,萬竅怒號。
有時(shí)聽?wèi){酒后的狂放,振臂揮灑,波瀾壯闊,筆勢奇妙。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全詩四十八句,按內(nèi)容分為五節(jié)。前十句為一節(jié),寫題目中的“水谷夜行”作為全詩的引子。首兩句寫夜班更深起行的感受。首句雞聲驚起,憨、號、荒這些字給人以荒涼冷落的感覺,“山壁月倒掛”寫月將落的景色,生動形象,和首句的荒寒相映成趣。三、四句寫早行趕路。五、六句回憶初離京師,時(shí)值初夏,而現(xiàn)在已屆素秋,強(qiáng)調(diào)出行之久。這些都為下文懷念京師作墊。同是寫將曉的景色,李商隱的“長河漸落曉星沉”是凄麗,而“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則是氣勢雄渾,境界開闊。九、十兩句寫天將拂曉,睡意全消,自然引起下文懷友之念。

  “緬懷”二句,詩人由眼前的侵曉夜行想到當(dāng)日京師的文酒高會,冷落的行旅和熱烈的氣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全詩四十八句,按內(nèi)容分為五節(jié)。前十句為一節(jié),寫題目中的“水谷夜行”作為全詩的引子。首兩句寫夜班更深起行的感受。首句雞聲驚起,憨、號、荒這些字給人以荒涼冷落的感覺,“山壁月倒掛”寫月將落的景色,生動形象,和首句的荒寒相映成趣。三、四句寫早行趕路。五、六句回憶初離京師,時(shí)值初夏,而現(xiàn)在已屆素秋,強(qiáng)調(diào)出行之久。這些都為下文懷念京師作墊。同是寫將曉的景色,李商隱的“長河漸落曉星沉”是凄麗,而“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則是氣勢雄渾,境界開闊。九、十兩句寫天將拂曉,睡意全消,自然引起下文懷友之念。

  “緬懷”二句,詩人由眼前的侵曉夜行想到當(dāng)日京師的文酒高會,冷落的行旅和熱烈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然后文筆從高會的眾賓收縮到詩人所畏愛的蘇、梅二人。古人稱值得敬佩的朋友為“畏友”。“可畏愛”三字引出下面幾節(jié)對蘇、梅的評論,直貫篇末“雙鳳凰”的比喻。“篇章”兩句總寫二人創(chuàng)作之富,聲名之高,難分上下。這是總評,為下兩節(jié)分評起個頭。這是第二節(jié)。

  第三節(jié)專論蘇舜欽的才氣。《莊子·齊物論》說:“大塊噫氣,其名為風(fēng),作則萬竅怒號。”“萬竅號一噫”就是用《莊子》的語意來表現(xiàn)“氣尤雄”的程度,說他作詩的氣勢,猶如大風(fēng)陡作,萬竅皆鳴。蘇舜欽又善寫草書。“有時(shí)”兩句暗用張旭(人稱張顛)來夸贊蘇舜欽的書法,這也是“氣尤雄”的注腳。“譬如”兩句寫其奔放,這是兼詩和草書說的。“盈前”二句主要寫其既多且好,但“難揀汰”三字于贊揚(yáng)中也略有微詞。這一節(jié)共八句,表現(xiàn)了一個才氣橫溢的詩人和草書家的形象,他的酒酣落筆、盡情揮灑的風(fēng)神令詩人神往。

  第四節(jié)十二句專寫梅堯臣詩風(fēng)的古淡,和蘇舜欽的雄放恰成對照。梅堯臣比歐陽修大五歲,“梅翁”的稱呼既親切又有尊敬的意味。“事清切”的“事”是動詞,表示梅堯臣刻意追求“清切”的境界。次句用流水穿過亂石的形象來比喻“清切”,但不是直說,而說成是“石齒漱寒瀨”,就更顯生動。這里暗用孫楚“漱石枕流”的典故,而不易使人察覺。“作詩”兩句寫梅堯臣詩的功力之深(相傳梅堯臣日寫一詩),又表示了詩人對梅堯臣詩的尊崇之意。“文詞”四句寫作詩之久,老而不衰。一般人年齡一大,才思往往不如年輕時(shí)的敏銳,因而詩的功力雖深,清新之感卻遜于當(dāng)年。而梅堯臣卻不然,年齡心意雖然老大(其實(shí)這時(shí)才四十三歲),但文詞反而更加清新。這句的“雖”字,有的版本作“難”,那么可以解釋為全心全意作詩,不知老之將至(詩人青春長在)。單從這兩句看,“難”字意味還長些,但和下面“譬如”兩句接不起來,所以把四句合起來,仍以“雖”字為佳,兩句因韻腳而倒裝。“譬如”兩句從“徐娘半老,豐韻猶存”的典故化出。用“妖嬈女”作比喻,帶有親切幽默的味道。“近詩”四句寫梅堯臣的詩風(fēng)從清切到古硬,功力愈深,而一般淺人愈難欣賞。用“食橄欖”為喻,非常貼切,寫出梅詩耐人細(xì)細(xì)琢磨才能欣賞的硬工夫,這是下節(jié)“古貨今難賣”的伏筆。食橄欖這個比喻被后人沿用來說明一種生澀的詩風(fēng),如評黃山谷詩等。把這一節(jié)十二句和上節(jié)八句對比,看出作者用筆的變化。蘇舜欽詩的特點(diǎn)是雄放,作者八句也如同一氣噴出。梅堯臣詩“古硬”,別人不易理解,所以作者用十二句分三層來寫梅詩的特點(diǎn),先寫作詩之久,敘作者為襯,再用比喻說愈老愈清新,最后特別提到“近詩尤古硬”,表明工夫老到,但“真味”必須細(xì)嚼得之,不能失此“古貨”(古人不管自己怎么創(chuàng)新,總標(biāo)榜越古越好)。作者的苦心尤在宣揚(yáng)梅堯臣詩的高超。這兩節(jié)是該詩的主要部分,又為最后一節(jié)的總結(jié)準(zhǔn)備了條件。

  最后一節(jié)十二句,分三層,“蘇豪”四句為第一層,總結(jié)前兩節(jié)的描寫。蘇舜欽詩雖容易為人欣賞,但用“徒驚駭”三字,也含有對當(dāng)時(shí)輿論的不滿。“二子”六句為第二層,對兩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贊揚(yáng),將他們比作“雙鳳凰”,推崇備至,但“云煙”二句也表現(xiàn)出對他們的遭遇深感不平。“鳳凰”既是祥瑞之物,理應(yīng)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愛護(hù),但剛一施展才能,立即受到摧抑排擯,兩句“一”字緊相呼應(yīng),以表現(xiàn)當(dāng)時(shí)世人的妒賢嫉能。在此詩寫后不久的九月份,蘇舜欽就因向朝廷進(jìn)奏院祠神祭祀費(fèi)酒而被小人告訐,貶謫而死。歐陽修在《蘇氏文集序》一文里感慨尤深。“安得”二句一方面就“鳳凰”的比喻生發(fā),噦噦,本指鳳凰的鳴聲,這兒即指作詩唱和;另一方面回應(yīng)篇首“二子可畏愛”的語意。最后兩句為第三層,表示相思之情不能已,所以作詩寄問,交代題目中的“寄”字。因?yàn)樵娙霜?dú)行無友,風(fēng)塵仆仆,想到當(dāng)時(shí)京師文酒高會的盛況,想到蘇舜欽、梅堯臣的詩才,詩人覺得,這時(shí)他們可能把酒吟興正濃,不知道他的相思之苦,所以得寄詩相問。這樣和題目中的夜行及第一節(jié)正好呼應(yīng)。這兩句總結(jié)全詩,略嫌草率,未能達(dá)到神完意足的境界,有點(diǎn)美中不足。

  歐陽修在唐代詩人中極為推重韓愈,認(rèn)為作詩當(dāng)以韓愈為法。這首五古就是受到了韓愈詩的影響。在詩中寫朋友的不同風(fēng)格,韓愈《醉贈張秘書》說:“君詩多態(tài)度,藹藹春空云。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張籍學(xué)古淡,軒鶴避雞群。”歐陽修此詩就韓愈這種寫法開拓得更廣闊,把蘇舜欽、梅堯臣詩風(fēng)的特征予以盡情描繪,對社會上對他們的排斥極表不平。詩前的敘事寫景簡勁利落而語句凝煉,中間的評論形象生動又極富感情。全詩條理脈絡(luò)清楚緊湊,是歐陽修五古中的一首佳作。▲

,

參考資料:完善

1、 繆鉞.宋詩鑒賞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9-121
創(chuàng)作背景
全詩四十八句,按內(nèi)容分為五節(jié)。前十句為一節(jié),寫題目中的“水谷夜行”作為全詩的引子。首兩句寫夜班更深起行的感受。首句雞聲驚起,憨、號、荒這些字給人以荒涼冷落的感覺,“山壁月倒掛”寫月將落的景色,生動形象,和首句的荒寒相映成趣。三、四句寫早行趕路。五、六句回憶初離京師,時(shí)值初夏,而現(xiàn)在已屆素秋,強(qiáng)調(diào)出行之久。這些都為下文懷念京師作墊。同是寫將曉的景色,李商隱的“長河漸落曉星沉”是凄麗,而“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則是氣勢雄渾,境界開闊。九、十兩句寫天將拂曉,睡意全消,自然引起下文懷友之念。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水(今屬江西)人。修幼年喪父,家貧力學(xué)。天圣八年(1030)進(jìn)士及第,為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與錢惟演、梅堯臣、蘇舜......[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fēng)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xì)。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jiān)?/a>〔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fēng)、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