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館娃宮外鄴城西

溫庭筠〔唐代〕〔〕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芳草綠萋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館娃宮外,鄴城西面,都是楊柳依依。遠方柳影輝映征帆,近處柳絲輕拂長堤。
楊柳依依,牽系遠游的人思歸之心甚切。這思歸之心,并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注釋
⑴楊柳枝: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楊柳”“柳枝”。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
⑵館娃宮:春秋時吳國宮名。據《越絕書》載,吳王于研石山置館娃宮。傳說西施至吳,吳王夫差筑此宮以住西施。左思《吳都賦》:“幸乎館娃之宮。”此宮舊址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靈巖山上。《吳郡志》:研石山一曰靈巖山,上有吳館娃宮、琴臺等。鄴城:三國曹操作魏王時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曹操曾筑銅雀臺在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詞寫思婦望著柳條而產生的紛繁思緒。“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寫柳樹所在之地,“館娃”和“鄴城”,都是古時與美女有關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館娃宮中;鄴城有銅雀臺,杜牧《赤壁》詩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這里用這兩個地名,不僅使人想見其樹,更想見住在那里的美人。樹與人暗自映襯,柳的嬌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婦以美人自況之意。越覺己美,春思愈切,于是舉目眺望,所見只是遠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寫江岸之柳沐浴春風,飄拂多姿,思婦由征帆而想起遠去的征人。“館娃”和“鄴城”,一南一北,構成跨度很大的空間,配合著流水征帆、大堤楊柳,構成一幅廣闊渺

展開閱讀全文 ∨,賞析

  這首詞寫思婦望著柳條而產生的紛繁思緒。“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寫柳樹所在之地,“館娃”和“鄴城”,都是古時與美女有關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館娃宮中;鄴城有銅雀臺,杜牧《赤壁》詩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這里用這兩個地名,不僅使人想見其樹,更想見住在那里的美人。樹與人暗自映襯,柳的嬌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婦以美人自況之意。越覺己美,春思愈切,于是舉目眺望,所見只是遠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寫江岸之柳沐浴春風,飄拂多姿,思婦由征帆而想起遠去的征人。“館娃”和“鄴城”,一南一北,構成跨度很大的空間,配合著流水征帆、大堤楊柳,構成一幅廣闊渺遠的離別圖。而“館娃宮外”與“鄴城西”、“遠映征帆”與“近拂堤”,句中自對,則 又構成一種回旋蕩漾的語調,渲染了一種別情依依的氣氛。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芳草綠萋萋”二句,是思婦由柳條而產生的奇異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懷鄉,柳條雖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樣碧綠,而且還有裊裊長絲,它足以牽住遠游的人兒,使他思歸更切。這種意境是很新穎的。但上文既然說楊柳拂堤,枝條無疑是既柔且長,用它來系住游子的心意,又是一種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正是為了加強對方對于己方的系念。有這種習俗,又加上柳枝形態在人心理上所喚起的感受,就讓人覺得 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歸心了。由此在趁勢推進一層:“王孫游兮歸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借此說芳草沒有能耐,反襯出柳枝神通之廣大。

  這首詞不僅扣住《楊柳枝》這個詞調詠楊柳,而且加以生發,決不沾滯在題上。詞中的楊柳,實際上是系住游子歸意的女子的化身。詞中處處有伊人的倩影,但筆筆都只寫楊柳;寫楊柳亦只從空際盤旋,傳其神韻,這是詞寫得很成功的地方。▲

,

參考資料:完善

1、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8-59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思婦望著柳條而產生的紛繁思緒。“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寫柳樹所在之地,“館娃”和“鄴城”,都是古時與美女有關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館娃宮中;鄴城有銅雀臺,杜牧《赤壁》詩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這里用這兩個地名,不僅使人想見其樹,更想見住在那里的美人。樹與人暗自映襯,柳的嬌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婦以美人自況之意。越覺己美,春思愈切,于是舉目眺望,所見只是遠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寫江岸之柳沐浴春風,飄拂多姿,思婦由征帆而想起遠去的征人。“館娃”和“鄴城”,一南一北,構成跨度很大的空間,配合著流水征帆、大堤楊柳,構成一幅廣闊渺遠的離別圖。而“館娃宮外”與“鄴城西”、“遠映征帆”與“近拂堤”,句中自對,則 又構成一種回旋蕩漾的語調,渲染了一種別情依依的氣氛。
溫庭筠

溫庭筠(812?─870?)唐末詩人和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彥博裔孫。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時,故屢......[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