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我來到此地吊念故友,故友就好像真的活著一樣。
故友是一個千古不朽的人,依然活在周圍鄰居的心里面。
悠閑地喜鵲在屋檐喧鬧著,故居的屋子落滿塵埃。
夕陽余輝和黃鶯的叫聲倍顯孤單,春天到了,山里面只剩下故友的空室。
漫山遍野的花朵滿臉的愁容,泉水哽咽著迎接來往的客人。
沈居士如善卷、黔婁那樣賢能而安貧。
逝去的流水和枯萎的死井感慨著故友的生命。
我們相隔的時間也不多,相悲的時間過不了幾天。
注釋
沈居士:信佛而在家修行者稱居士,此沈居士應為王維友人。
千古:千古不朽,對死者
這首詩的起四句寫前來吊唁,斯人已逝,而周圍環境依舊。中八句寫吊唁當日所見,一切景物無不涂上悲悼之情,且以古賢比喻死者,寫景寫人皆以極濃郁的主觀色彩出之,表現了真摯深厚的友情,此為本詩根本特色。末四句感嘆,以逝者比死者,以丘井自比,競恨不得以身相隨,因悼念之深而不覺出此重語,將詩人對沈居士亡故之悲痛推向更高一層。
這首詩全篇以哀哭的調子寫出,句句都滲透著詩人悲傷的淚水。詩人用了一連串典故,把沈居士比喻為桑扈、陶淵明、善卷、黔婁,頌揚他安貧樂道的隱逸高風。詩的起頭和結尾各用四句直抒胸臆,傾吐對友人辭世的懷念、悲傷、哀哭,又避免了長篇排律容易造成的板滯。中間四聯,前三聯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詩的起四句寫前來吊唁,斯人已逝,而周圍環境依舊。中八句寫吊唁當日所見,一切景物無不涂上悲悼之情,且以古賢比喻死者,寫景寫人皆以極濃郁的主觀色彩出之,表現了真摯深厚的友情,此為本詩根本特色。末四句感嘆,以逝者比死者,以丘井自比,競恨不得以身相隨,因悼念之深而不覺出此重語,將詩人對沈居士亡故之悲痛推向更高一層。
這首詩全篇以哀哭的調子寫出,句句都滲透著詩人悲傷的淚水。詩人用了一連串典故,把沈居士比喻為桑扈、陶淵明、善卷、黔婁,頌揚他安貧樂道的隱逸高風。詩的起頭和結尾各用四句直抒胸臆,傾吐對友人辭世的懷念、悲傷、哀哭,又避免了長篇排律容易造成的板滯。中間四聯,前三聯都是借景物抒悲情。“閑檐”、“故榻”一聯寫主人去后山居的寂寞荒涼;“曙月”、“空山”一聯以春天美景反襯悲情;“野花”、“泉水”一聯移情于景,將景物擬人化:因為山居主人逝去,就連野花也對客哀愁,泉水亦嗚咽迎人。寫景手法有別,但悲情同在景中,而且一聯比一聯強烈。總之,詩人以一掬精誠、滿懷酸辛與亡友之魂靈相感通,令人讀之凄然。▲
,參考資料:完善
1、 陶文鵬注評.王維孟浩然詩選評: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42頁 2、 董乃斌編選.王維集:鳳凰出版社,2006.11:第240頁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