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歌

李賀〔唐代〕〔〕

洞庭明月一千里,涼風雁啼天在水。
九節菖蒲石上死,湘神彈琴迎帝子。
山頭老桂吹古香,雌龍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魚白石郎,閑取真珠擲龍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洞庭湖水映明月,千里波光蕩漾,涼風吹,大雁鳴,天空倒映在碧湖上。
山石上生長的九節菖蒲已經枯死,湘水中的水神彈著琴瑟迎請帝子降臨。
山頭的老桂樹散發著古樸的清香,帝子未來,雌龍怨吟湖水泛寒光。
只見水邊群魚隨著水中小神游蕩,姑且把珍珠投水中,乞求帝子賜吉祥。

注釋
帝子:傳說中帝堯的女兒娥皇、女英。清代王琦以為帝子即天帝之女。
洞庭:在長沙巴陵,方圓五百里。
明月:一作“帝子”。
九節菖蒲:菖蒲的一種,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神仙傳》:“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節,王興采食之, 得長生焉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洞庭湖月明雁啼、水天相映的景象,展示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其中似乎寄托著作者的仕途不遇、人生悲涼之感。全詩以洞庭湖景引入,以帝子傳說作結,意境清空幽冷,想象豐富奇特,充分體現了李賀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此詩的風格、意趣和構思,都很像《楚辭》中 的《湘君》《湘夫人》

  首聯寫洞庭湖上,明月千里,天水相接,涼風習習,大雁掠過,是先就其地描畫一下清空幽冷的光景。

  頷聯說,青石上的九節菖蒲早已枯萎,于是詩人產生了這世上哪里還存在不死之藥、何處還能尋覓到仙人足跡的疑問,而在這波光蕩漾的夜色中,仔細聆聽,似乎可以聽見湘靈鼓瑟的幽怨之聲,他們也在恭迎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洞庭湖月明雁啼、水天相映的景象,展示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其中似乎寄托著作者的仕途不遇、人生悲涼之感。全詩以洞庭湖景引入,以帝子傳說作結,意境清空幽冷,想象豐富奇特,充分體現了李賀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此詩的風格、意趣和構思,都很像《楚辭》中 的《湘君》《湘夫人》

  首聯寫洞庭湖上,明月千里,天水相接,涼風習習,大雁掠過,是先就其地描畫一下清空幽冷的光景。

  頷聯說,青石上的九節菖蒲早已枯萎,于是詩人產生了這世上哪里還存在不死之藥、何處還能尋覓到仙人足跡的疑問,而在這波光蕩漾的夜色中,仔細聆聽,似乎可以聽見湘靈鼓瑟的幽怨之聲,他們也在恭迎著帝子的降臨。

  頸聯詩意出現轉折:但多年過去,連山頭的桂樹都已變老,帝子身影仍然沒有顯現,唯有那雌龍在泛著寒光的湖面低吟。

  尾聯寫一群群小魚在幽靜的湖水中竄來竄去,帝子既不可見,那就姑且把珍珠投入水中,以祈求她的祝福。對結尾兩句,諸家解法大體相同,都以為出自《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即湘夫人因等不到湘君,心生怨恨,為了表示決絕,把湘君所贈的東西都投到水里,以表示湘夫人深長的怨望。

  這首詩與李賀另一首詩《湘妃》在意境和用詞上非常相似。在意境上都顯得比較幽冷。在用詞上,“千年”與“古香”、“涼夜”與“涼風”、“雌龍吟怨”與“吟古龍”、“山頭老桂”與“九山靜綠”以及“幽愁”與“吟怨”等都比較相似。這兩首詩應是姐妹篇,而《湘妃》涵義的清晰性正可以幫助正確解讀《帝子歌》。▲

,

參考資料:完善

1、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357-359 2、 馮曉雯.李賀《帝子歌》主旨析探.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2,34(1):30-32 3、 王 琦.李賀詩歌集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5
創作背景
這首詩描繪了洞庭湖月明雁啼、水天相映的景象,展示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其中似乎寄托著作者的仕途不遇、人生悲涼之感。全詩以洞庭湖景引入,以帝子傳說作結,意境清空幽冷,想象豐富奇特,充分體現了李賀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此詩的風格、意趣和構思,都很像《楚辭》中 的《湘君》《湘夫人》
李賀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陽縣)人。唐皇室遠支。因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不得參加進士科考試,堵塞了仕進之路,僅作過幾年奉禮郎(管宗廟祭祀司儀一類事務的從九品小官)。......[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