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北旅思
張籍〔唐代〕〔〕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
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
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
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譯文及注釋
譯文每天都在遙望故鄉,徒然地唱著故鄉的《白苧舞歌》。常常因為聚會送朋友歸故鄉,追憶起當年離別家鄉的情景。不如意的時候還喃喃自語,幾多鄉愁也只有自己知道。離亭門外楊柳青青,朝南那面的柳枝都已經被我折沒了。
注釋薊:州名,在今天津市薊縣以北地區。白苧詞:指《白苧舞歌》,它是一首吳聲歌曲。客亭:即離亭,是行者出發、居者送別之所。
賞析
這是一首思鄉詩作,描繪游子思鄉之情,感情脈絡細膩真切,委婉動人。首聯描繪了一個思鄉之人的形象;頷聯則由自身的現實,移情于身外的過去;頸聯寫思鄉孤寂只能向自己內心傾訴;末聯則說人多南歸,唯自己未歸。通篇用詞含蓄雋永。
首聯以“日日”疊字領起,開篇就使人觸摸到詩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悵的感情脈搏,渲染出濃厚的感情氣氛:因歸思似渴,所以“日日”遙望故鄉;久欲歸而不能,詩人便唱吳聲歌曲,以此聊解歸思之渴;歌鄉聲而不能歸,詩人反更增惆悵,故有“空歌”之嘆。頷聯仍是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詩人因睹別人的離愁別緒,不禁憶起自己離家時親人依依難舍的情景。此聯與首聯都寫歸思但著眼點不同:首
展開閱讀全文 ∨,這是一首思鄉詩作,描繪游子思鄉之情,感情脈絡細膩真切,委婉動人。首聯描繪了一個思鄉之人的形象;頷聯則由自身的現實,移情于身外的過去;頸聯寫思鄉孤寂只能向自己內心傾訴;末聯則說人多南歸,唯自己未歸。通篇用詞含蓄雋永。
首聯以“日日”疊字領起,開篇就使人觸摸到詩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悵的感情脈搏,渲染出濃厚的感情氣氛:因歸思似渴,所以“日日”遙望故鄉;久欲歸而不能,詩人便唱吳聲歌曲,以此聊解歸思之渴;歌鄉聲而不能歸,詩人反更增惆悵,故有“空歌”之嘆。頷聯仍是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詩人因睹別人的離愁別緒,不禁憶起自己離家時親人依依難舍的情景。此聯與首聯都寫歸思但著眼點不同:首聯落筆于詩人自身,頷聯落筆于身外;首聯側重于現在,頷聯側重于過去。欲歸不得的失望,客居異鄉的寂寞,世途失意的喟嘆,種種感情的重荷,真使詩人無法忍受。“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詩人只能孤寂地向自己傾訴,無限愁懷,只有己曉。
前三聯,詩人全用賦筆,鋪張敘寫,曲盡其妙,但若全篇皆此,則顯單調寡味。故詩人在尾聯運用“興”之別一法門,使全詩通體生色,情味雋永。旅居薊北的游子歸鄉,都興奮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長的柳條相贈。此聯意謂南歸行人之多,與詩人獨不得歸形成對照,至此,詩人那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如在讀者目前。▲,參考資料:完善
1、
潘百齊.全唐詩精華分類鑒賞集成: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7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思鄉詩作,描繪游子思鄉之情,感情脈絡細膩真切,委婉動人。首聯描繪了一個思鄉之人的形象;頷聯則由自身的現實,移情于身外的過去;頸聯寫思鄉孤寂只能向自己內心傾訴;末聯則說人多南歸,唯自己未歸。通篇用詞含蓄雋永。
張籍
張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縣)。貞元十四年進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官職。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張籍早年生活貧苦,后來官職也較低......[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