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

柳永〔宋代〕〔〕

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聚。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況值闌珊春色暮,對滿目、亂花狂絮。直恐好風光,盡隨伊歸去。 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系人心處。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記得在洞房時初次相遇情景,就覺得應該永遠在一起。誰知道這短短的幽會歡好,竟會變成分離前的最后情愛,又恰好是在闌珊的暮春。對著滿眼亂飄的柳絮,心里恐慌著這美好的春光都隨著他的離去而消散了。
一場情愛最終寂寞,又能跟誰說呢?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都被輕易辜負了。早知道如此難受,后悔當初沒把他留住。他除了長得風流端正以外,還有讓人朝思暮想的地方。一天不想他都要皺千次眉了,更何況想他呢?

注釋
晝夜樂:詞牌名,《晝夜樂》調名之曰“樂”,乃快樂之“樂”,與《齊天樂》、《永遇樂》之出于樂章,為樂府之“樂”不同;義蓋徹晝徹夜行樂狂歡之意也。吳均詞:“式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詞以抒情女主人公的語氣敘述其短暫而難忘的愛情故事。她從頭到尾,絮絮訴說其無盡的懊悔。作者以追憶的方式從故事的開頭說起,不過省略了許多枝節,直接寫她與情人的初次相會。這次歡會就是他們的初次相遇。初遇即便“幽歡”,正表現了市民戀愛直捷而大膽的特點。這樣的初遇,自然給女性留下特別難忘的印象,她一心認定“便只合,長相聚”。但事與愿違,初歡即又是永久的分離。   暮春時節所見到的是“亂花狂絮”,春事闌珊。春歸的景象已經令人感傷,而恰恰這時又觸動了對往日幽歡幸福與離別痛苦的回憶,愈加令人感傷了。“況值”兩字用得極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憶回到現實的轉換,另一方面又帶出了見景傷情的原因 展開閱讀全文 ∨,詞以抒情女主人公的語氣敘述其短暫而難忘的愛情故事。她從頭到尾,絮絮訴說其無盡的懊悔。作者以追憶的方式從故事的開頭說起,不過省略了許多枝節,直接寫她與情人的初次相會。這次歡會就是他們的初次相遇。初遇即便“幽歡”,正表現了市民戀愛直捷而大膽的特點。這樣的初遇,自然給女性留下特別難忘的印象,她一心認定“便只合,長相聚”。但事與愿違,初歡即又是永久的分離。   暮春時節所見到的是“亂花狂絮”,春事闌珊。春歸的景象已經令人感傷,而恰恰這時又觸動了對往日幽歡幸福與離別痛苦的回憶,愈加令人感傷了。“況值”兩字用得極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憶回到現實的轉換,另一方面又帶出了見景傷情的原因。“直恐好風光,盡隨伊歸去”之“伊”為第三人稱代詞,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柳永的俗詞是供女藝人演唱的,故其中的“伊”一般都用以指男性,此詞的“伊”亦指男性。女主人公將春歸與情人的離去聯系起來,美好的春光她的感受中好象是隨他而去了。“直恐”兩字使用得很恰當,事實上春歸與人去是無內聯系的,她所作的主觀懷疑性的判斷,將二者聯系起來純是情感的附著作用所致,說明思念之強烈。“一場寂寞憑誰訴”,詞情的發展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一場寂寞”是春歸人去后最易感到的,但寂寞和苦惱的真正原因是無法向任何人訴說的,也不宜向人訴說,只有深深地埋藏自己內心深處。于是整個下片轉入抒寫自身懊悔的情緒。作者“算前言,總輕負”,是由于她的言而無信,或是損傷了他的感情,這些都未明白交代,但顯然責任是女方;于是感到自責和內疚,輕易地辜負了他的情意。再講“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可以看出她當初未考慮到離別后情感上竟如此難于割舍。他不僅舉措風流可愛,而且還品貌端正,遠非一般浮滑輕薄之徒可比,實是難得的人物。而這個人“更別有、系人心處”,寫說她才能體驗到的好處,也是她“難拚”的最重要的原因。   結句“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非常形象地表現了這位婦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狀態。攢眉即愁眉緊鎖,是“思量”時憂愁的表情。意思是,每日都思量,而且總是憂思千次的,可想見其思念之深且切了。這兩句的表述方式很別致,正言反說,語轉曲而情益深。不思量已是攢眉千度了,則每日思量時又將如何,如此造語不但深刻,而且俏皮,十分傳神。▲,參考資料:完善 1、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317頁
創作背景
詞以抒情女主人公的語氣敘述其短暫而難忘的愛情故事。她從頭到尾,絮絮訴說其無盡的懊悔。作者以追憶的方式從故事的開頭說起,不過省略了許多枝節,直接寫她與情人的初次相會。這次歡會就是他們的初次相遇。初遇即便“幽歡”,正表現了市民戀愛直捷而大膽的特點。這樣的初遇,自然給女性留下特別難忘的印象,她一心認定“便只合,長相聚”。但事與愿違,初歡即又是永久的分離。
柳永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費縣令,......[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