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探梅

辛棄疾〔宋代〕〔〕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云。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老來惜花之心雖已減,愛梅還繞江村去探尋。玉溪梅花一枝先報春。毫無花兒柔媚嬌艷的姿態,潔白雅淡全然是雪精神。
欣賞青山秀色已嫌多余,只為梅花寫下清新詞句。竹林下流水帶走水上云。酒醉中全然記不得,回家路上月出天黃昏。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唐教坊曲,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
老去:謂人漸趨衰老。心已懶:情意已減退。
一枝先破:春天梅花先開。一枝,指梅花。破,綻開,開放。玉溪:水名,即江西信江,信江在玉山縣境叫玉溪。
花態度:謂花的柔媚之態。態度,姿態。
雪精神:如雪一樣高潔的精神。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首詞題旨在次句“愛梅”二字。故全篇將人與梅層層夾寫,寫出梅之幽姿逸韻,及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起句:“老去惜花心已懶”,用筆逆入,以掃為生。次句“愛梅猶繞江村”,“猶”字與“已”字相對,突出梅花與眾卉之不同。年齒老大,無意賞花,乃人情之常,然而不能忘情者,唯梅而已。陸游詠梅詞云“幽姿不入少年場”,把少年繁華與爛漫花事并提,可見烈士暮年,偏賞梅花,有同嗜焉。下三句寫所見梅花。“一枝先破玉溪春”,言眼前梅花一枝斜出,打破了春色閉鎖的局面,透露了春之消息。“玉溪”,寫出溪水清澈,有碧玉之色,水流垮琮,亦有濺玉之聲。“更無”兩句,仍以梅花與 展開閱讀全文 ∨,這首詞題旨在次句“愛梅”二字。故全篇將人與梅層層夾寫,寫出梅之幽姿逸韻,及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起句:“老去惜花心已懶”,用筆逆入,以掃為生。次句“愛梅猶繞江村”,“猶”字與“已”字相對,突出梅花與眾卉之不同。年齒老大,無意賞花,乃人情之常,然而不能忘情者,唯梅而已。陸游詠梅詞云“幽姿不入少年場”,把少年繁華與爛漫花事并提,可見烈士暮年,偏賞梅花,有同嗜焉。下三句寫所見梅花。“一枝先破玉溪春”,言眼前梅花一枝斜出,打破了春色閉鎖的局面,透露了春之消息。“玉溪”,寫出溪水清澈,有碧玉之色,水流垮琮,亦有濺玉之聲。“更無”兩句,仍以梅花與一般花卉對比來寫。眾花開時,姹紫嫣紅,千嬌百媚,招蜂引蝶。所謂“花態度”,乃嬌媚俗艷之品。自來審美鑒賞中,有冰清玉潔、骨冷神清、風清骨峻等語,所謂“雪精神”,即包含清、冷、峻、潔多種審美因素。“花態度”與“雪精神”之別,實為雅俗之辨,志士與庸人之分。   上片寫梅之高潔可愛,下片寫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過片承“愛梅猶繞江村”句,謂尋梅直至溪山深處。“勝向空山餐秀色”,隱用前人詩句。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詩:“鮮膚一向潤,秀色若可餐。”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此句是說梅花比佳人秀色更可愛。這兩句意謂:我最愛到這山水幽靜處,飽餐梅之秀色,為它寫下新詩佳句,沉吟細品,覺沆瀣生牙頰間。“竹根流水帶溪云”,是寫梅之周圍景物,也是詞人醉臥之境。宋人詠梅,往往以水云縈拂,以幽篁相伴,其他俗艷之物,皆不得濫入。結尾兩句,見詞人之忘情。醉來與梅花晤對,愜意舒心,留連忘返。臥枕竹根,仰觀流云,耳邊溪水濺濺,梅花清香沁人,人間是非,一時凈盡。可以說,這既是一首詠梅詞,也是一首記游詞。詞人乘興而來,踏月而歸,一日清賞,可抵十年塵夢。而空山寒梅,得此人相對,亦可免寂寞矣。▲,參考資料:完善 1、 孫映達.中國歷代詠花詩詞鑒賞辭典: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39-140
創作背景
這首詞題旨在次句“愛梅”二字。故全篇將人與梅層層夾寫,寫出梅之幽姿逸韻,及詞人對梅花的鐘情留連,也就展示了作者的情趣和人格。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初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屬山東)人。受學于亳州劉瞻,與黨懷英為同舍生,號辛黨。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中原起義軍烽起。棄疾聚眾二千,隸耿京為掌書記,奉表南歸......[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考試畢登銓樓

梅堯臣〔宋代〕

春云濃淡日微光,雙闕重門聳建章。不上樓來知幾日,滿城無算柳梢黃。......

游白水書付過

蘇軾〔宋代〕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百仞,山八九折,折處......

杏花天·詠湯

吳文英〔宋代〕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 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張元干〔宋代〕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