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杜甫〔唐代〕〔〕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十天畫完一條河,五天畫完一塊石頭。
他作畫不愿受時間的催促貿然從事,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后,才從容不迫地將真跡留于人間。
掛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侖方壺圖,山嶺峰巒,巍峨高聳,蔚為壯觀。
圖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為源頭,一直綿延流向日本東部的海面,猶如一條銀絲帶,場面十分壯觀,岸邊的水勢非常浩渺,縱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連為一體,與銀河相通。畫面上云霧迷漫,飄忽不定,云團飛動。
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奮力駕船向岸邊駛去,山上的大樹被狂風吹得傾斜了。
王宰的畫在構圖、布局等方面堪稱天下第一。
他能在一尺見方的畫面上繪出萬里江山

展開閱讀全文 ∨
賞析
這是一首題王宰畫的詩,原作沒有傳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過他的神來之筆,仿佛為后人再現了這幅氣勢恢宏的山水圖,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首四句先不談畫,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他不愿受時間的催迫,倉猝從事,十日五日才畫一水一石。只在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后,胸有成竹,意興所到,才從容不迫地揮毫寫畫,留下真實的筆跡于人間。這是大家風度,筆墨自然高超。然后詩人進而描寫掛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侖方壺圖。極西的昆侖和極東的方壺對舉,山嶺峰巒,巍峨高聳,由西至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縱橫錯綜,蔚為壯觀。畫面空間非常遼遠廣闊,構圖宏偉,氣韻生動,給人以雄奇 展開閱讀全文 ∨,這是一首題王宰畫的詩,原作沒有傳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過他的神來之筆,仿佛為后人再現了這幅氣勢恢宏的山水圖,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首四句先不談畫,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他不愿受時間的催迫,倉猝從事,十日五日才畫一水一石。只在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后,胸有成竹,意興所到,才從容不迫地揮毫寫畫,留下真實的筆跡于人間。這是大家風度,筆墨自然高超。然后詩人進而描寫掛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侖方壺圖。極西的昆侖和極東的方壺對舉,山嶺峰巒,巍峨高聳,由西至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縱橫錯綜,蔚為壯觀。畫面空間非常遼遠廣闊,構圖宏偉,氣韻生動,給人以雄奇壯美的感受。“壯哉”一詞,表達了詩人觀畫時的美感體會和由衷的贊嘆。此圖不是某一山岳的實地寫生,而是祖國崇山峻嶺在藝術上集中的典型概括,帶有中國山水畫想象豐富、構圖巧妙的特色。   中間五句,杜甫從仄聲韻轉押平聲東、鐘韻,用昂揚鏗鏘的音調描摹畫面上的奇偉水勢,與巍巍群山相間,筆墨酣暢淋漓。“巴陵洞庭日本東”句中連舉三個地名,一氣呵成,表現圖中江水從洞庭湖的西部起,一直流向日本東部海面,源遠流長,一瀉千里,波瀾壯闊。詩里的地名也不是實指而是泛指,是藝術上的夸張和典型概括。“赤岸水與銀河通”和“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涼州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江岸水勢浩瀚渺遠,連接天際,水天一色,仿佛與銀河相通。這里形容水勢的壯美,與上面描繪山勢的雄奇相呼應,山水一體,相得益彰。“中有云氣隨飛龍”句,語意出《莊子·逍遙游》:“姑射山有神人,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古書也有“云從龍”的說法。這里指畫面上云氣迷漫飄忽,云層團團飛動。詩人化虛為實,以云氣烘托風勢的猛烈,使不易捉摸的風力得以形象地體現出來。筆勢自然活潑。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急急駕舟駛向岸邊躲避,山上樹木被掀起洪濤巨浪的暴風吹得低垂俯偃。“山木盡亞洪濤風”,著一“亞”字,便把大風的威力表現得活靈活現。詩人著意渲染風猛、浪高、水急,使整個畫面神韻飛動。   以下是介紹這樣巨大的藝術魅力產生的原因。詩人進一步評論王宰高超的繪畫技巧:“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詩人高度評價王宰山水圖在經營位置、構圖布局及透視比例等方面曠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畫面上繪出了萬里江山景象。“咫尺應須論萬里”,此論亦可看作詩人以極為精煉的詩歌語言概括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富有美學意義。詩人深為這幅山水圖的藝術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詩人極贊畫的逼真,驚嘆道:“不知從哪里弄來鋒利的剪刀,把吳淞江水也剪來了!”結尾兩句用典,語意相關。相傳晉代索靖觀賞顧愷之的畫,傾倒欲絕,不禁贊嘆:“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練紋歸去。”杜甫在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畫和顧愷之的畫相提并論,用以贊揚昆侖方壺圖的巨大藝術感染力,寫得含蓄簡練。   這首歌行體詩,寫得生動活潑,揮灑自如。詩情畫意融為一體,讓讀者不知道何者是詩,何者為畫,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清代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讀老杜入峽諸詩,奇思百出,便是吳生王宰蜀中山水圖。自來題畫詩亦惟此老使筆如畫。”可見杜甫題畫詩歷來為人稱道,影響很大。▲,參考資料:完善 1、 何國治.“咫尺應須論萬里”——介紹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學習與研究,1981,05 2、 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08-510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題王宰畫的詩,原作沒有傳世,然而由于杜甫熟悉王宰的人品及其作品,通過他的神來之筆,仿佛為后人再現了這幅氣勢恢宏的山水圖,詩情畫意,融為一體。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鞏縣。祖父杜審言是唐初著名詩人。青年時期,他曾游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并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唐玄宗天寶五年(746),杜甫來到長......[1005篇詩文][100篇名句]

猜你喜歡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一

賈至〔唐代〕

江上相逢皆舊游,湘山永望不堪愁。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唐代〕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杜牧〔唐代〕

輕盈照溪水,掩斂下瑤臺。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來。偶同佳客見,似為凍醪開。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

開圣寺

溫庭筠〔唐代〕

路分蹊石夾煙叢,十里蕭蕭古樹風。出寺馬嘶秋色里,向陵鴉亂夕陽中。竹間泉落山廚靜,塔下僧歸影殿空。猶有南朝舊碑在,恥將興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