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吳孟舉遇仙的傳說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4951
吳盂舉,(1640--1717),名之振,號橙齋,別號竹洲居士,晚年又號黃葉村農。洲泉官房埭人。后移居崇福鎮。為清初學者,十四歲中秀才。曾與呂留良友善,結識黃宗羲、高旦中等名士。著有《黃葉村莊詩集》,并與人合輯《宋詩鈔》。 ??? 吳孟舉遇仙的傳說 ??? 清朝乾隆年間,有個讀書人吳孟舉,是浙江石門縣洲泉人。他家底富厚,良田千畝,又官為內閣中書,可以說既有榮華,又有富貴,唯獨缺少一樣,就是長生不老的仙術。 ??? 吳孟舉聽說蘇州民間以四月初八為“神仙節”,傳說每年這一天,天上神仙都要下凡一游,察看人間世故。人們都想親眼看一看神通廣大的仙人,所以四月初八這天,整個蘇州總是熱鬧非凡??墒菑膩硪矝]有人真的在這一天見到過神 ??? 仙,只有用當地一句俗語:“見仙不識仙,富貴三千年”來取個吉利罷了。但吳孟舉并不因此而灰心,他要到蘇州碰碰額角頭的運氣。 ??? 這年四月初八,吳孟舉早到了蘇州,既不打紅傘,也不坐藍轎,只帶了四個親兵,興沖沖地上街湊熱鬧。這天滿街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貨攤,還有打拳頭賣膏藥,敲搭板唱“蓮花落”等賣藝人。軋鬧猛的人川流不息,真是個熱鬧的神仙節。吳孟舉沒心思欣賞這些熱鬧景致,而是留心觀察來往行人的神態舉止,想從中辨認非凡之人。 ??? 吳孟舉串街過巷,不覺來到八里橋堍,正想舉步上橋,只見橋上一個衣衫襤褸的叫化子,手握一根破竹拐杖,搖搖晃晃走下橋來。叫化子嘴里銜著一枚銅鈿,隨著自已的呼吸,發出“噓、噓”的聲音。吳孟舉被這叫化子的模樣和舉動所吸引。他眼睛盯牢看,腦筋骨碌碌轉,忽然心頭一亮,急忙上前,朝叫化子深深地作了一揖。叫化子連忙還禮,面帶驚奇地說: “怪哉!怪哉!誰人不知你是堂堂內閣中書老爺,怎么向我這窮叫化作揖呢?”吳孟舉面帶喜色地問:“請問,你可是呂仙?”叫化子說:“此話從何而來?”吳孟舉手指叫化子嘴里的銅鈿說:“口銜銅鈿,兩口相疊,疊口呂也!”叫化子說:“原來如此,念今日一面之交,送幾句詩給你?!闭f著就用破竹竿拐杖在橋欄桿上寫下了: ??? 我在蘇州幾十年,無人知我是神仙, ??? 唯有洲泉吳孟舉,知我是仙非我緣, ??? 神州仙界愛清貧,切莫貪圖官和錢。 ??? 叫化子寫畢,吳孟舉看完,字也消失了,人也不見了。此時,吳孟舉確信真的遇見了仙人呂洞賓。他回到府上,細細品味呂仙贈詩。心想:“知我是仙非我緣”意思就是:“雖然知道我是神仙,但沒有成仙的緣份?!睘樯稕]有緣份呢?因為自己多富貴少清貧。 ??? 不久,吳孟舉便聽從呂仙勸戒,辭去內閣官職,回到洲泉祖居,將田地財物分贈鄉親,自己簡居書齋,著書立說,過著清貧的晚年生活,死后葬在洲泉西面的馬墳頭。據說后來有人盜了吳孟舉的墓,但墓里沒有半點陪葬的貴重物品??梢妳敲吓e晚年確是棄富貴從清貧了。 ??? 朱瑞民 收集整理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