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柳有關的風俗和趣聞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4868
春風和煦,柳枝飄搖。唐代大詩人杜甫詩曰:“漏泄春光是柳條”,說的是柳是報春的使者。自古以來,柳樹以其婀娜多姿的風采,深受人們的喜愛,形成了許多與柳有關的風俗和逸聞趣事。   插柳游春之俗。我國古代有寒食節那天家家門前插柳枝的風俗。到宋代時,這種習俗更盛,不僅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取生機勃勃之意。民間早就有“清明不帶柳,紅顏成皓首”的諺語。頭上戴上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轎子,到郊外踏青游春,柳色把春天帶到了人們的心里。   折柳贈別之俗。這里有兩個寓意:一是柳極易生長,用它送友比喻無論漂泊何處都能枝繁葉茂;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史載,折柳贈別之俗,始于漢代。唐代詩人王維在《渭城曲》中寫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送別名作,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   贈柳示愛之俗。春柳婆娑裊娜,萬縷柔絲,自古就被視為綿綿愛情的象征。贈柳既能傳情,亦表示忠貞之愛。“系春情短柳絲長,隔花人遠天涯近”。自古以來,春柳就成為文人墨客筆下贊美愛情的題材。唐人孤獨及“官渡柳歌”詩云:“遠客折楊柳,依依兩含情”,寫出了情人在柳下相贈柳枝,傾吐內心的纏綿戀情。   楊柳尚有一奇,即與眾多歷史典故擁有不解之緣。公元605年,隋煬帝下旨開鑿濟渠,在大堤兩岸栽植柳樹。楊廣詔令庶民百姓每栽活柳樹一株,欽賜細絹一匹,并御封柳樹姓楊。白居易在“隋堤橋”一詩中,專詠此事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五百里。”   有趣的是,古代軍營對柳竟也情有獨鐘。《戰國策》載,楚國射手養由基身懷絕技,能“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于是,“百步穿楊”,威名遠揚。漢文帝時,太尉周亞夫駐軍咸陽細柳,從此軍營泛稱“柳營”;晉陶侃駐守武昌,營寨到處植柳,一都尉盜柳移植私苑,陶侃知后責問其“此是武昌西門之柳,何因來此?”都尉只得原璧奉還。自此柳又多了“官柳”這一別名。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