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祭品的中秋月餅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4747
其實,與其說月餅是“中秋食品”,不如說它首先應該是“中秋祭品”。與當下國人的認識截然不同的是,月餅首先不是給“人”吃的,它首先是給“月神”吃的——月餅是奉祀月神的祭品。人必須在月神“享用”祭品之后才能吃,神主享用后,祭者以“馂”的環節結束整個祭祀禮儀,從祭月到分食月餅,是漢民族祭祀禮俗的完整環節。   所謂“馂”,也叫“分胙”,是指參加祭祀的人在神主(自然神或祖先等)享用祭品后分食祭品的過程。華夏先民認為,神主享用祭品后,便把福祉寄寓在祭品中,參祭的人分食祭品,便可得到神主的賜福與護佑。祭祀月神也是如此,人們以月餅、西瓜、各色水果等奉獻給月神,在月神“享用”后人們再分切月餅,按照長幼之序分食,如此,地上的人以誠以敬奉祀月神,而月神則慷慨地賜福人間。月神“吃”過的月餅,是已經帶有神性的祭品。我們吃月餅的過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賜福,一方面履行了華夏傳統的祭祀文化。   華夏祭禮的要義在于“誠”與“敬”,月神并不要求多么豐富和豪華的食品敬獻,關鍵是祭拜的人是否在內心真正具有誠意和敬意。《谷梁傳·成公十七年》說,“祭者,薦其時也,薦其敬也,薦其美也,非享味也。”《左傳》說,“澗谿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禮運》鄭玄注:“物雖質略,有齊敬之心,則可以薦羞於鬼神,鬼神饗德不饗味也。”朱子在《家禮》中說,“凡祭,主于盡愛敬之誠而已。”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