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高考:古人是怎么閱卷的?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wǎng)網(wǎng)址:www.cqcjqzygs.cn發(fā)布時間:1634194515
對于高考閱卷工作,考生和家長最關(guān)注的該是閱卷的認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大家肯定也是這么個心情。位于南京夫子廟的“江南貢院”曾是中國科舉最大的考試場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閱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閱卷的?   閱前程序:糊名易書   與現(xiàn)代一樣,可以看成是古代“高考”的鄉(xiāng)試,在考試結(jié)束后最重要的程序也是閱卷。但古代送給閱卷人員的試卷,并不是考生的原卷,而是經(jīng)過了一系列特殊處理的。   那時有一套嚴格的反作弊規(guī)定,在閱卷階段的要求更為嚴格。現(xiàn)場監(jiān)考人員在收卷后,首先將卷子交給彌封官,把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折疊掩蓋起來,用空白紙彌封后,再加蓋騎縫章。這個程序叫“糊名”,即把包括考生姓名在內(nèi)的個人信息隱藏起來。“糊名”之后,還有更重要的“易書”。易書,就是安排專門人員,將彌封后的試卷如實地重抄一遍。為了防止謄錄有誤,謄錄手每天的工作量均有限定。   上述整個過程,叫“糊名易書”。其目的當然是防止考生與閱卷人員串通,在試卷上留下記號,或是閱卷人員認出自己熟悉考生的筆跡而作弊。   工作人員不得攜帶墨筆入場   為了防止謄錄手從中做手腳,對謄錄程序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本省學(xué)宮(指教育機構(gòu))的人員要回避,一般擔任謄錄工作的人員都是臨時抽調(diào)。如有頂替冒名入場、代人改竄者,查出后將遭從嚴治罪。   還有一項重要規(guī)定,就是謄錄手不得攜帶墨筆入場。謄錄試卷時,統(tǒng)一使用朱砂紅筆,所用的紙張數(shù)、墨水顏色均要一致。現(xiàn)在大家看到有的狀元卷子是一片紅色筆跡,就是這么回事。考生的原始試卷因用黑墨書寫,所以稱為“墨卷”;而謄錄后的卷子,都是用紅筆寫的,故稱為“朱卷”。   謄寫完畢,校對無誤后,由對讀官在試卷上蓋章(關(guān)防)。對于對讀生的文化水平的要求,比謄錄手要高出許多,所以這個崗位一般都是抽調(diào)成績較好的秀才(生員)來擔任。   每份朱卷上至少有6個簽印   古代閱卷程序比今天要繁瑣,責任全部落實到具體人,每道程序還有人監(jiān)督,因此每份朱卷上至少有6個各環(huán)節(jié)負責人的簽印。謄錄手、對讀生的姓名、籍貫也要留下來,標注在墨卷的末尾,以備查驗。   到清代時,閱卷工作進一步規(guī)范,分為內(nèi)、外兩撥人,即所謂“內(nèi)簾官”和“外簾官”。   不論是內(nèi)簾官還是外簾官,所有工作人員都住在考試院內(nèi)。   閱卷人員大都超負荷工作   糊名易書之后,進入真正的閱卷程序。試卷先分送給各閱卷人員進行評閱。試卷分送,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的監(jiān)督之下來抽簽分配的,所以閱卷人員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閱卷人員將初閱后中意的卷子,推薦給同考官,這類試卷叫“薦卷”。同考官就是副主考,如果他中意哪份薦卷,會在卷上批一個“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會被送給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則會在試卷上批一個“中”字。   歷朝歷代的閱卷時間都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要求在一定時間內(nèi)閱評完畢。以清代為例,閱卷時間規(guī)定是10天。這10天還包括之前彌封、謄錄、對讀的時間。其間的吃請又會用去不少時間,所以真正的閱卷時間相當緊張,不過三四天而已。因此,那時考官一般一天要評閱二十本試卷,多的三四十本,普通閱卷人員要閱的卷子就更多了,所以大都是超負荷工作。   為了加快閱卷速度,按時完成朝廷規(guī)定的工作,閱卷人員也是想盡辦法,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手段,就是看“第一印象”,也就是重點看考生的頭場卷子。一般情況下,如果考生的頭場卷考得好,閱卷時得了“高分”——好評語,基本上榜便有戲了。可如果頭場考砸了,即便后兩場發(fā)揮再好可能也會名落孫山。所以那時的考生都特別看重頭場考試答題。   允許落榜生查卷   可以說,古代閱卷的主觀因素比現(xiàn)代要多,對考生的成績影響很大,有不少落榜生是被不負責任的閱卷人員誤了前程的。因此,有的責任心強的考官會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權(quán)力調(diào)閱副主考官未“取”的薦卷進行復(fù)核。   此外,還有一條比較人性化的規(guī)定——允許落榜生查卷,這也是監(jiān)督閱卷人員的一種好辦法。如果把優(yōu)秀的卷子評差了,考生一旦上訪,麻煩就大了,責任人是要被朝廷治罪的。   一般在考試成績張榜公布后10天內(nèi),落榜考生都可以查看自己的試卷。落卷上會有考官的閱卷批語,一看就明白為何未被錄取,也算死個明白。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lián)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lián)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對聯(lián)又稱楹聯(lián),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lián),今天小編總結(jié)八幅

30部國學(xué)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xiàn)。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yōu)良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