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代文學的本原性問題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4507
探索古代文學的本原性問題   ——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路成文    自宋代以來,在詞的創作、批評與研究領域,“尊體”觀念作為對長期形成的“詞為小道”觀念的反撥持續不斷,對近現代詞的創作和詞學研究產生了極大影響。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路成文延續前輩學人的努力,致力于詞學研究的發揚光大,他說,“我所從事的具體學術研究,最終都以思考中國古代文學 的民族性和本原性問題為旨歸。”   初入學門:熟稔宋詞 尤喜詠物   清末民初,以 朱祖謀為核心的遺民詞人群體在滬上結社唱酬,他們的追隨者龍榆生、唐圭璋、夏承燾等人或致力于理論建構,或致力于文獻整理,或致力于詞人詞史研究;此外, 梁啟超、王國維、胡適、胡云翼等杰出學者或涉獵詞學,或專力治詞,形成20世紀前期詞學研究彬彬大盛的局面。   “我對于詞學研究的興 趣,最早始于中學階段誦讀胡云翼先生的《宋詞選》。”路成文說,在讀本科、碩士階段,這一興趣得到強化,在指導老師的影響下,遂致力于唐宋詞的研習。在南 京大學隨古典文學專家莫礪鋒攻讀博士期間,他重點研讀了《詩經》、《楚辭》、《文選》、《杜詩》、兩《唐書》,并對《周易》、“諸子”等典籍有所涉獵,對 于古人觀物、感物、體物的思維特點和情感體驗方式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學習過程中,路成文留意到詠物這種題材在各體文學中極其普遍,但歷代文學批評者對 于詠物這種題材卻常常持論不一,或大加褒賞,或極意貶斥。憑借對于唐宋詞的熟稔研讀,他很自然地在兩者之間尋找到了結合點,并以“宋代詠物詞研究”為題, 完成博士論文,并出版了《宋代詠物詞史論》一書。   “作為詞學研究與詠物文學研究的結合點,宋代詠物詞研究具有較大的學術張力,既可下 拓以縱貫詞史,兼及各種相關的詞學理論;又可上溯至早期的文學文化,并橫向涉及各種文體。”在路成文看來,這一思路專注于詞學,但一些本原性問題從詞學本 身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釋,因此他選擇把中國古代詠物文學作為整體進行研究。近年來,路成文分別以“詠物傳統與文體演進”、“中國古代詠物文學研究”為題, 申報廣東省社科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均獲準立項并順利結項。   治學經驗:不守一家 轉益多師    “研究中國古代文學,須有較強烈的文學文化自覺意識。”這是路成文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成長于鄂中農村的他自幼喜歡閱讀中外文史類書籍,尤愛《唐詩三百 首》和《宋詞選》。這些閱讀使他對中國古代文學文化有了初步認識。為更加深入學習和理解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學與傳統文化,路成文在本科畢業后選擇攻讀古代文 學專業研究生,繼而成為一名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研究工作者。“可以說,支持我走上古代文學研究這條學術道路的內在動力,正是這種由朦朧而逐漸清晰的文學文化 自覺意識。”路成文說,自己所從事的具體學術研究,最終都以思考中國古代文學的民族性和本原性問題為旨歸,也是基于此。   研究中國古代文學,要有學術史的視野。路成文認為,今天的學者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顯然不能空無倚傍,而應首先做好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史梳理,然后再“接著說”或“反著說”,從而推動學術研究向前發展。    結合自己的治學歷程,路成文建議青年學者要以誠懇謙卑的姿態治學。“學術研究,最忌門戶之見,應做到不守一家,不主故常,轉益多師。”他說,學人要從學 術史的視野來看待“師”(師事、師法、師承)的問題。“而能真正做到‘轉益多師’,自然能對本領域研究動態了然于心,從而對于即將開展的研究工作有清醒的 認識。”   為學態度:撇開功利 沉潛閱讀   路成文認為,中國古代文學是一個生機 勃勃、層次豐富、色彩斑斕的世界。“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欣賞其中多姿多彩的若干片段,但中國古代文學又確實太悠久太博大,在研究過程中,難免產生迷惘、畏難 或無助之感。”談及自己的治學經驗,路成文表示,學習古代文學需要有一個撇開功利、沉潛閱讀的過程,要全神貫注研讀一批基本典籍,用心體悟感興趣的研究對 象,同時注重文史結合。   “古代文學領域絕大多數課題從根本上是相通的,文化體系、思維方式、感受與表達方式、藝術表現手段等,都有共 通的基礎,在一定層次上實現觸類旁通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路成文建議,在研習過程中首先要做到沉潛涵泳以識其大體,再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至于考索以求 真,這是學術研究的基礎和科學性的保證,但不是學術研究的全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8月22日第637期? 作者:記者 李永杰 )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