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和他的《朝歌集》:古典文學研究者是如何養成的
作者:李芳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4449
《朝歌集》 張 暉 著 浙江大學出版社
學者的本職工作是學術研究。在學術專業化、體系化的大背景之下,學術著作固定的寫作模式,既淡化了作者的個人痕跡,也使得它難以獲得普通讀者的青睞。學術隨筆與小品,則成為學者普及知識、抒發性情與貼近讀者的重要途徑。
一
青年學者張暉的第一部學術隨筆集《無聲無光集》,因為作者的遽然離世,在學術圈內外均起了一股閱讀風潮,并獲得好評,這或許是他在生前未曾預料的。在他離世一年后的今天,遺作《朝歌集》的出版,則可與前一書合而觀之,更為完整地展現出張暉的治學道路與學術理想。
古典文學研究者雖然素來有深閉寒門、獨守青燈之慨,但學術與社會的完全脫節,在當代社會愈演愈烈?!盁o人會、登臨意”的意興蕭索,一方面固然出于學術研究對于普通人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也不乏來自于學者的自視清高,二者合力構成了難以逾越的巨大溝塹。張暉自幼立志于古典文學的研究。此志向貫穿終生。《無聲無光集》與《朝歌集》輯錄了張暉生前散見于報紙雜志的隨筆、評論、訪談等文章。近日出版的《朝歌集》,經過編者的細心爬梳,內容基本覆蓋了張暉在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臺北“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個階段的求學與研究歷程,從中不難看出他是如何從一名傳統學術的自覺繼承者進一步成長為具有國際學術視野的新型研究者。
從《朝歌集》的六輯文章中,讀者可以提煉出兩個問題:第一,一名古典文學研究者是如何養成的;第二,古典文學研究是如何向上走的。然而,本書更為重要的意義,則是作者殫精竭慮地再三提出與試圖解決這樣一個核心問題:如何讓古典文學研究具有生命感,具備現實意義。
二
張暉生長在新式教育體系已然完備,即所謂教育流水線工業已經穩固的時期。一般而言,只有經過碩士階段之后,研究者才能最終決定自己的職業道路和研究領域。張暉的可貴之處,恰恰在于傳統學術的意義上,他入門非常早、路數非?!罢薄_@種“正”,置之于古代學者之中,是一種平常的成長道路,對于現代學者來說,卻是尤其難能可貴的。
早在南大本科學習的階段,他就已經自覺地繼承南大的學術傳統。《朝歌集》中他對鄉邦文獻與古典文學作品的關注、整理與解讀,無不體現出他身上有著濃厚的舊日學者之風度。張暉的學術研究是從古典文獻的搜集、著錄與整理入手的,他少時的成名作《龍榆生先生年譜》至今仍備受贊譽。文獻研究無外乎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這只是他進行學術研究的第一步。他的好友維舟在紀念文章中寫道:他懷有一個日漸增長的“異類”抱負:不把古典文學視為已死的文本、文獻,而是仍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能感受當時人呼喊與悲喜的文學。這一抱負,在他對文獻與作者的觸碰、理解與闡釋中,都得到了極好的體現。
如果說,南京大學文強班的學習,讓他打通文、史、哲的學科限制;香港和臺灣的求學經驗,則讓他打開了通往西方理論的大門。張暉經過自我的吸收與轉化,成功地將他對中西不同學術訓練的理解,在作品中加以完全釋放。他的古典文學修養,讓他與古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得以從情感上解讀作品;他的理論造詣,又讓他有一種全局的廣闊視野,對待作家和作品持論公允,在古代文學的評價上,絕不妄自菲薄,亦不自高自大。在此基礎上,他更為注重中外學術脈絡的勾連與現代學術理論的建構。
以上所述的學術傳承,讓張暉得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學術研究者。但是,他帶給大眾的震動與感動,則在于他對學術研究的現實意義的思考,遠遠超出了完成學術研究這項工作的本身。張暉一直力圖讓自己的研究進入到社會的聚光燈下,證明古典文學的現實意義不下于其他學科。他曾經寫道:一邊是沒有盡頭的巨大的知識傳統;一邊是無法解惑的無數的現實問題,讓我喘不過氣來。研究與現實的脫節,并非是張暉一個人的困惑與矛盾。不過,這種無形的壓力,促使他對自己,也對學界同仁提出了更為尖銳的問題:如何推進古典文學的研究,使之溝通古今,面對當今社會的情感與精神。
《朝歌集》中的多篇文章則隱隱顯露出他在研究中不斷設想與實踐的解決之道。他所做的努力,是從當下出發,以今人之心,體會古人之情,給予前人的作品更具現代性的理解與詮釋。張暉選擇的研究對象,總給人以亂世畸人之感。確實,從明清之際的士大夫黃宗羲、方以智,到清末民初的龍榆生、黃侃,都是社會劇變之時經歷、心理復雜的人物。滄海橫流之際,文學的力量更加能夠得到彰顯。從明清到民國跨度中的個人研究對象選擇,絕非偶然的巧合,這恰與張暉與我們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正因如此,作為一名學者,張暉的筆端不但有理,更加有情。
古語有言:士為知己者死。陳子昂登幽州臺,獨愴然而涕下,正因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在數千年的歲月中,文士學人們能夠找到彼此,也就是一種幸運了吧。張暉以他的學識、視野與關懷,讓我們得以貼近古人之作,體會古人之情;張暉本人的情感,亦保留于他的作品之中,讓后來之人能夠一再體會、感受與回味。(作者:李芳)
?。ㄖ袊咝3霭嫔鐣駮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