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孝:子女保全身體,是孝的內在要求

作者:未知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4218
孔子認為孝之以禮是對子女孝敬外在形制上的期待,作為子女的更需要注意保全自己健康的身體,這是孝內在本質的要求。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狈g成白話文就是,孟武伯問怎樣做是孝,孔子說:“做父母的最擔憂子女生病。”   讀《論語》要從生命本真處讀,要還原到切身感受中去。只要一旦為人父母,就會發現,你對自己孩子的身體健康是最關切的。所以為人子女,不能把自己的身體只當成自己的。你的健康問題,是父母最憂心的,你無權輕易處置自己的生命與健康。使自己體諒父母為自己健康擔心那種心情去保全自己,同時,對父母能回報當自己生病了父母所顯現的那種關心,才是真正的孝敬。   這里面其實有一個對孩子建立一種整體思維的期待。即人在社會關系中,你的關系角色要有自覺性。孔子說:“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如果一個人出于一時憤恨,忘記了自己的身體和親人,做出非理性的行為,這難道不是一種迷惑嗎?現代的孩子經過社會的復雜性相對較少,有的輕易地殘害自己的生命,使白發人送黑發人。這與關系思維的角色認知缺乏有關系。   對《論語》中這句話還有另一種通行的解釋也為歷代大家所肯定。即讓做父母的只是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就行了,不必為其他事情擔心。強調的是做子女的要自立。錢穆先生說:“子女以謹慎持身,使父母唯以其疾病為憂,言他物可憂。人之疾,有非己所能自主使必無。”說的是為人子女只須父母憂心自己的健康問題就行了,因為人生病有時候不能自己控制。其他如事業發展,品格砥礪都需要自己完成,不要讓父母操心。自我成長也是對父母的另一種孝敬。   這種孝法還有一種反向警策作用。當下社會,望子成龍而拔苗助長者不止萬千。筆者曾經去精神病院調研過,發現父母在孩子精神出現狀況后唯一的期待就是孩子做一個最普通的孩子。而此前很多家長對孩子多方面苛責,一旦患病追悔莫及。所以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余下的讓他自己去發展,過于人為的期待都可能導致其他的結果。
標簽:
猜你喜歡
八個有趣的對聯故事,文雅又幽默

未知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 對聯又稱楹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聯,今天小編總結八幅

30部國學名著,30句至理名言,句句走心

未知

1.《尚書》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志以道寧,言以道接。 以戲弄他人為樂,是道德敗壞的表現。太過沉迷于某一事物,就會喪失斗

那一年,70歲的李清照,被15歲的小丫頭diss

未知

溫乎曰: 正確的選擇, 就是能承擔由此帶來的后果。 哪怕是留有遺憾, 也不后悔。 1 女子無才便是德。 對于這項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