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詩詞里的江山如詩般流傳
作者:苑廣闊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4115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歷史長河中,這些描繪祖國大江大河的詩詞絕句,承載著國人的鄉愁。然而,這些國人“心靈睡過的地方”正拉響“警報”,一些風景正在消失:全國十大水系水質一半污染;31個大型淡水湖泊水質17個污染……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這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3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
??? 因為古典詩詞的優美,也因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大多數中國人都能背誦一兩首古詩詞,而相當一部分的古詩詞描寫的都是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壯麗,讓人讀來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渴盼。可是等我們真的有錢有閑,或者是因為其他一些什么原因到了當初那些古詩詞所描繪過的地方就會發現,現實情境帶給我們的不是如畫美景的陶醉,不是雄偉江山的震撼,而是因為環境破壞,物是人非所帶來的遺憾與憂慮。
??? 這顯然不僅僅是因為古人藝術創作的夸張,更不是古人對今人的一種欺騙,而是古人眼里的江山和今人眼里的風景,已經不能簡單地劃上等號,原因就在于我們對自然資源的無限攫取,對生態環境的肆意破壞讓曾經的如畫江山變得面目全非。詩里江山今不在的遺憾,也成為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代表委員紛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現身說法,呼吁關注生態安全,關注環境保護。
??? 鄉愁是最近幾年的一個熱詞,而古典詩詞里所描繪的青山秀水,恰恰正是我們的鄉愁所在。當從前清澈的小溪因為污染變成了一條臭水溝;當從前秀麗的山巒因為水泥廠就地取材而變得滿目瘡痍,我們的鄉愁將何處安放?退一步說,鄉愁是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現實點說就是不能當飯吃,但的問題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水源土壤的污染,自然資源的匱乏,已經快到了讓我們“無飯可吃”的地步。我們可以放棄看風景的權利,可以犧牲閑情逸致,但我們卻不能喝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糧食,更不用說一些環境問題可以直接導致我們患上各種疾病、絕癥了。
??? 詩里江山今不在影響到的不僅僅是我們鄉愁的安放,而是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生存。因此,不管是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還是為了給子孫后代留下一份美麗的環境遺產,讓他們還能有機會一邊吟誦古人詩詞里的如畫江山,一邊游覽現實中的絕美風景,我們都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值得欣慰的是,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成為絕大多數人的普遍共識,而隨著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的頒布實施,法律和政府層面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也空前加大。也許只有當我們真正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做好了平衡,只有當我們面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到了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我們才能留住和喚回古詩詞的如畫江山,讓詩里江山如詩般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