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三癖:好弈、嗜煙、愛貓
作者:虞云國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800
呂思勉是一位把廿四史讀過三遍的史學大師。在他傳世不多的照片里,總給人不茍言笑的印象,似乎只知道苦讀史書。實際上,除史學外,呂思勉興趣廣泛,也多有著述。他諳熟中醫,著有《醫籍知津》;在文學上,他不但擅長詩詞,有《蒿廬詩稿》與《夢秋詞》;早年還創作過中篇小說《中國女偵探》,還著有理論專著《小說叢話》。
??? 對崇拜的大師,學術粉絲很難做到錢鐘書說的那樣,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即便無緣面謁,粉絲們也奢望知曉些大師的細節。那么,讓我也來八卦一下他在學術外的那些癖好吧。
??? 好弈
??? 呂思勉說自己“不善棋而頗好弈”,七八歲時,見了棋譜就喜好。日后,他幾乎收齊了傳世的象棋殘譜,“久置書簏中”。十二三歲時,他旁觀父親與姑父對弈,“乃略知死活”,據此推斷,這里說的是圍棋。不過,他認為他倆“棋皆極劣,不能教予”;母親嚴管其讀書,也不準他下棋。
??? 1903年,呂思勉赴南京參加晚清末次鄉試,有暇便到夫子廟茶肆觀看圍棋高手束云峰與汪敘詩對弈。1905年起,呂思勉在故鄉常州教小學,結識了蘇州學者劉脊生等棋友,脊生還與他通函論弈。1911年,他客居南通,曾與圍棋名手陳餞賓對弈,對方約定讓他三子。
??? 民國以后,呂思勉在上海結識了常州姜鳴皋、吳伯喬與其他棋壇人士,包括在刻印古棋譜上頗有貢獻的鄧元鏸。姜鳴皋參與過公車上書,為官安徽時“所至宏揚棋道”;他曾注范西屏的《四子譜》,在商務印書館刊行的《小說月報》上連載;還有弈友詩20余首,可惜散佚?!秶寮o事詩》說姜鳴皋:“姜被怡怡氣宇昂,公車愛國熱心腸。注傳詩失良堪惜,余教猶能衍異鄉?!币搽y怪呂思勉評騭常州籍弈人,“以姜君鳴皋為最高,吳君伯喬、屠君雄卿次之”。
??? 呂思勉棋藝如何?據其自述,1918年客寓蘇州時“技術亦稍進”,已與屠雄卿旗鼓相當。1920年起,他任教沈陽高師,自稱“沈無弈人,三年中只與北京魏君華萱相遇,曾弈,弈數局耳。華萱亦北京名手,技稍遜于予也”。呂思勉決非自吹自擂之輩,據此推斷,他的棋藝應該相當不錯。
??? 三年以后,呂思勉自沈陽南歸,基本不下棋,但偶爾還會技癢。此后他長期執教于光華大學,也關注那些棋藝優長生。據他說,“學生中好圍棋者二人,曰顧頌德、常熟鄭之驤,技視予皆少憂”。足見他與學生有時也會對弈,否則何以知棋藝知優劣!
??? 呂思勉不但自己嗜棋,還以學者身份研究棋譜與棋理。1918年,他校閱了清代王再越的《梅花譜》,在識語中比較了象棋與圍棋的異同,對兩者棋譜行世的多寡,決勝棋法的精粗,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他還認為,博戲容易“長行險徼幸之心,益憑陵叫囂之氣”,不如棋藝“專恃智力,以決勝負,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所謂‘其爭也君子’”。八年后,他為這冊校本新寫了篇識語,交付文明書店出版。
??? 1925年,呂思勉與棋王謝俠遜在《上海時報》的《象棋質疑欄》上以通信方式探討棋藝。他不僅請謝俠遜到校講解棋局,指導學生;還建議棋王搜輯匯刻傳世象棋譜,“為前此精于藝事者昭懸萬古,亦足為國家藝術增光”。1928年,他還為謝俠遜的《象棋秘訣》作序,強調棋理錯綜變化,“固與一切事物同”:“必始于至簡,由是推之繁。惟至簡者之所知不訛,則稍繁者之所推可信”。呂思勉從棋理悟出的是歷史的邏輯,這與他民國初年那首論弈棋詩是一脈相通的:
??? 靜思世事與棋同,負局支持苦到終。
??? 一著偶差千劫定,輸贏畢竟太匆匆。
??? 抗戰時期,呂思勉避敵居鄉,有時也“觀譜下棋消遣”,如有會棋的學生來訪,他也會邀下幾局,甚至贈以自己校印的《梅花譜》。一位學生問他,能否用數學方法計算出棋盤運子的所有變化,編成棋譜,穩操勝券。呂思勉回答:“說不定將來會有一種計算的機械,得以解決這樣的難題。要是當真如此,以機械代替技藝,弈棋的興味將大大減低。弈棋的興味,在乎斗智,并非斤斤計較勝負。勝與負,同樣可以長進智慧。”這與他“其爭也君子”說是一以貫之的。
??? 呂思勉下棋的興味至老不衰。1954年,他回故居養病,還常找友人弈棋。其11月22日日記云:“至大廟弄人民銀行交電費,擁擠,至順興,擬小坐復往,與浦壽觀圍棋兩局,遂逾銀行辦事時矣。自三月二十九日在和平與項君弈,歸而病,自此未弈也?!贝蟀肽暌虿]過棋癮,為過一把癮,竟誤了繳電費,活脫脫一個嗜棋鄰叟的可親形象。1957年,大師已到生命的盡頭,還寫了長達七頁的《弈棋之經歷》,回憶了交往的弈友,留下了值得珍視的棋史文獻。
??? 嗜煙
??? 披卷研究之暇與伏案著述之余,史學大師呂思勉也喜歡抽上兩口煙,作為精神調節,這是他不多的嗜好之一。
??? 研究專家張耕華說,“呂思勉喜歡吸水煙,煙葉偏好福建產的皮絲煙”。據其所著《呂思勉先生年譜長編》,譜主四歲那年,其母日記云:“接閩信,桔葉膏、汀煙”,這汀煙應即福建皮絲煙。她是吸水煙的,其1908年四月日記說,“初八四句半鐘至上海,夜半輪船轉灣,民船轉柁稍遲,桌間面盆、水煙筒、茶杯皆墜于地”。呂思勉抽水煙或受母親的影響,歷史也相當悠久。早在20歲日記里,他就記及,“午后購箋、信紙,并購□信、皮絲、白糖、信封等件”。次年,其《甲辰日記》也記道:“午后到九華取扇未得,并購茶心、皮絲,在第一樓啜茗?!边@年呂思勉與夫人虞菱完婚,婚后常在蘇滬等地執教。吸水煙須紙煤(也叫紙尺)引燃,這種紙煤以易燃的黃裱紙斜卷而成,松緊適度,中呈空心狀,一頭打成紙結,卷紙煤頗費時間。據張耕華說,呂思勉“每次回家省親,虞菱總是為他搓好許多‘紙尺’。呂思勉身體單弱,外出或去上海時,隨身所帶的行李很少,但虞菱為他準備好的滿滿一藤籃的紙尺卻是必不可少的?!?
??? 1914年春夏之際,呂思勉客居海上,與友人趙元成(趙元任的堂兄)、丁捷臣等共結詩社,半月集會一次,命題賦詩,切磋詩藝。一次,丁捷臣出題《水煙》,呂思勉賦詩兩首。其一云:
??? 誰切黃金作細絲,由來此物最相思。
??? 清芬絕勝含雞舌,酩酊何勞舉鶴卮。
??? 并世幾人留醒眼,吾徒頗藉療朝饑。
??? 當年欲笑窮邊叟,醉倒田間不自持。
??? 首句描述了金黃色煙葉切絲加工的過程,一個“誰”字,表明他購買的應是加工好的煙絲,次句以最堪相思譬喻嗜煙之情,也別具趣味。第三四句渲染了吸煙的快感,那清芬之味絕對勝過口含雞舌香,而飄然酩酊之感簡直讓人不必再舉鶴型杯而暢飲不已。五六兩句戲謔抽煙的功用,有了煙癮后,舉世沒幾人能保持清醒的眼光;而我等只仰賴它療治早辰的腹饑而已。想當初嘲笑過荒僻邊遠的老漢,譏嗤他抽煙后醉臥田間而不能自持的憨態,實在大可不必。
??? 其二云:
??? 深閨長日鎮相憐,笑殺如蘭總自煎。
??? 星火更資杯水力,斜風疑裊瑑爐煙。
??? 微波喜與櫻唇近,錦字重勞玉腕鐫。
??? 試共從頭追往事,遐方荒冢倍纏綿。
??? 這首詩摹寫婦女抽水煙的情狀,研究者認為,“是呂思勉與夫人虞菱拉家常時一起唱吟而成的”。閨房幽深長日無事,不妨抽煙慰籍那百無聊賴?!叭缣m”也許暗指虞菱(字繸蘭),笑看像她那樣總是自煎自吸。點點火星全仗杯水過濾,斜風裊裊疑似雕紋香爐在冒煙。櫻唇總對著煙管吹拂微波,閑來無事還勞柔腕書寫錦字回文。結尾兩句寫夫婦抽煙聊天,嘗試著一起從頭追說往事,說到那遙遠的荒冢讓人倍感悱惻纏綿。
??? 結社評詩時,趙元成評“二律刻劃入細,似可存”,但“微波與杯水意復,能否酌改”。呂思勉對游戲之作并不滿意,自評“近纖,擬刪”,打算殳落之。
??? 據學生回憶,呂思勉待人接物“態度平易近人,不管與同輩或青年人交談,都是誠懇相待。他愛手捧水煙袋,坐在藤椅上側身傾聽別人的論述,從不打斷別人的話語,聽完后才抒己之見”。就像魯迅手夾卷煙娓娓而談的經典照片一樣,在學生記憶里,呂思勉手捧水煙袋在藤椅上側身傾聽他們談話,也堪稱最富個性的鏡頭。其愛女呂翼仁說,每當夫人或女兒生病時,呂思勉總“拿著一本書,一方銀硃硯,一支筆,一杯茶,一管水煙袋,就坐在病人房里工作”,水煙袋與筆墨書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
??? 呂思勉晚年氣喘得厲害,應與其長期嗜煙有關。他自置“醫事備檢”的文檔,收藏著常州名醫唐玉虬的函札,告知他“置旱煙管上吸之以治喘者,為風茄花,此物稍有毒性,亦不可多吸”。另存弟子湯志鈞的便箋,也說及“洋金花可置于煙斗中服之,治氣喘,但久服有弊。風茄花舍親曾查詢《本草》未見,不知是否別名?”看來,一生嗜煙終究害苦了這位史學大師。
??? 愛貓
??? 弈棋之外,呂思勉的另一愛好就是養貓。據他回憶,“年九歲始好貓”,當時家里養兩只貓。老白貓性兇猛,他“畜兔二、畫眉一,皆為所殺,然不惡之也”,仍視為“貓友”。另一只董貓“甚美”,因獲之堂姑董家而得名,母親特意送他飼養。這年,他隨父赴江浦縣學教諭任,“攜之往江北,恐其失去,恒閉房門,不許其入院落,久乃釋之”。在那里呂思勉新養三只貓,與董貓分別名為“志道”、“據德”、“依仁”與“游藝”,連為貓命名都寄寓著志趣。五年后,匆匆南歸,董貓恰外出,未能攜歸,呂思勉“后常痛惜之”。
??? 新婚不久,其父允諾將名喚“大龍”的牡貓送給歸寧的二姑。呂思勉將大龍私下寄放友人處,“二姑既行,乃又抱之歸,家人但以為貓適出而已,不知予與予妻所匿也”。他與新婦的愛貓之心躍然紙上。呂思勉說,“予妻最愛貓,家中之井用后必以物蓋之,防貓之失足而墜也”。有人嗤笑她過慮,史學大師竟動用考據功夫,引證《輟耕錄》坐實古已有其事,“則以物掩井,亦謹慎之一道也”。呂思勉愛貓幾近癡迷。一日,他過常州東門外,一只金黃色的貓臥在養老堂東廡下,“見而美之”,堂中人原就討厭這貓,見他留戀忘返狀,就說:你喜歡,就帶回去。呂思勉大喜:“汝肯送致我家,當畀汝錢二百。”那人果然高興地送了來。
??? 1936年,呂思勉寫了好幾篇貓的隨筆。《貓友紀》引用孟子“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主張“友豈必其人也哉”,逐一追記相處過的貓友。在《太平畜》里,他將《春秋》張“三世”之說移之于家畜觀:
??? 犬者,亂世之畜也,養之以獵物,并以殘人。牛馬者,升平之畜也,人役其力以自利。貓者,太平畜也,人愛其柔仁,與之為友,而無所利也。
??? 呂思勉還為貓編撰專史,題曰《貓乘》,匯輯了所能搜到的古今中外貓的掌故,例如《貓壽》、《貓食》、《貓相》、《貓賽》等等。在一個貓哺幼鼠“子之如子”的故事后,他就“嗜殺非貓本性”有感而發道:
??? 嗟乎,人之異于禽獸者,豈皆善于禽獸者哉!禽獸不知其惡而蹈之,人知其惡而猶獨為之,其不可恕甚于禽獸,不待再討矣,然人豈生而惡者哉?吁乎!(《貓哺鼠》)
??? 這通貓論袒裎出悲天憫人的仁者情懷。據出版家范泉說,上海“孤島”時期,呂思勉“寫下了一系列富有文藝氣息的文章,如《武士的悲哀》、《眼前的奇跡》等,為中國民族伸張了浩然的正氣”,所用筆名有一個就叫“野貓”,也可見他對貓的鐘愛。有一段時間,他常在信箋一角蓋上他自刻的貓圖案印章,“章僅盈寸,造型簡樸,蒼勁如漢印”。
??? 學生回憶,每與常州來的鄉親談完正事,呂思勉總會問一句:“到我家,見過阿黃嗎?”他還曾津津樂道地“向同好者介紹上海城隍廟馬戲團見過的一只頭大、臉圓、毛長、尾粗的波斯貓”,而“頭大、臉圓、毛長、尾粗”正是其相貓經的獨得之見。1948年,他與學生逛邑廟,在寵物鋪看到一只白色卷毛波斯貓,但索價“稻米十石”,只好望“貓”興嘆,“細細觀賞了好一會才離去”。
??? 貓成為呂家最受呵護的小生靈,吃飯時爬上飯桌,把呂思勉筷上的菜打下來吃,他也不生氣,僅笑笑而已。據其愛女回憶,常州故居原有一架葡萄,每到初夏綠蔭沉沉,卻招來了壁虎。有一次,一只小貓突然死了,懷疑誤食了小壁虎,“為保護別的小貓,就把葡萄掘掉了”。還有一次,名叫“黑大”的貓在堆放雜物而無人居住的樓上產仔,一天,它下樓找到呂夫人虞菱哀鳴不已,逐之不去,隨之登樓,只見“小貓罥于網籃之繩不得脫”,幾將斃命,“乃為解之”。呂思勉據此寫了《貓救子》的隨筆。由于呂家的善待,鄰貓遁入習居為常,鄰人也往往竊取貓之美者“來獻以邀賞”。
??? 1955年,故居來信說,名叫“小黃”的貓“四日不歸”,或“為畜鴿者所殺”。呂思勉積憂成夢,數日后“夜夢在高臺之邊,見下有貓黃色,予警呼小黃歸矣,欲垂繩救之,未果后醒”。兩年后,呂思勉去世,其夫人在其遺體邊放一支鋼筆、一塊表與一張貓的相片,與他訣別:
??? 筆一支,表一只,是你生前常用之物;貓,是你生前最喜愛的動物?,F在,你就把這些東西帶去了吧!
??? 明人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呂思勉好弈怡性,嗜煙有癮,愛貓成癖,其深情真氣也當作如此觀。
??? (本文原標題為《大師三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