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小年詩詞,正是人間祭灶忙

作者:來源:網(wǎng)址:發(fā)布時間:1643118425

傳統(tǒng)的農(nóng)歷小年,在這一天,我們要祭灶神、貼窗花。一進(jìn)入臘月,中國人就開始籌備過年的事。


古人是怎么過年的?看下面這幾首小年詩詞,你就知道啦!


微信圖片_20220125214758.jpg


《祭灶詞》

宋·范成大


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車風(fēng)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xiàn)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斗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fù)云,

乞取利市歸來分。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xí)俗。這首詩詳細(xì)地描寫了祭灶神的食物之豐富以及“男兒酌獻(xiàn)女兒避”等民間傳統(tǒng)。


過去一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鍋臺附近的墻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神龕的兩側(cè)還要貼上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寫“上天奏好事”,下聯(lián)寫“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額是“一家之主”。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二十四日》

宋·文天祥


壯心負(fù)光岳,病質(zhì)落幽燕。

春節(jié)前三日,江鄉(xiāng)正小年。

歲時如有水,風(fēng)俗不同天。

家廟荒苔滑,誰人燒紙錢。


這兩首詩寫在小年時,燕京也就是現(xiàn)在的北京市,是文天祥當(dāng)時兵敗被俘,英勇就義的地方。節(jié)日的百感交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視死如歸的決心,在這兩首詩中一覽無余。


微信圖片_20220125214815.jpg

《祭灶詩》

宋·呂蒙正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作為一個文人,小年祭灶只能用清湯寡水以及寫詩的方式。作者借寫祭灶抒發(fā)了心中憤懣不平之意。


《縱筆三首》 (其三)

宋·蘇軾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dāng)祭灶,只雞斗酒定膰吾。


同樣是寫歲末生活的窘迫,蘇軾這首詩就樂觀了很多。雖然眼下困苦,但明天鄰家小年祭灶的雞酒,一定會拿來與我同食的!



《獻(xiàn)壽》

宋·孫緯


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


這首詩前二句寫了灶神的相貌,后二句寫了祭灶的活動。


在小年這天,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tǒng)習(xí)俗。因為這一天過后,灶神要上天去拜見玉帝,所以要好好恭送灶神上天,求他上天多言好事,帶回吉祥。


《七律·送灶》

清·查元鼎


酬君海外佑行廚,持慣長齋合笑吾。

晨夕餐從辛苦得,盆瓶禮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闕,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東南兵燹靜,安排茶灶泛西湖。


這首詩前三聯(lián)寫得十分工整。用食物祭灶神,送他今日上天去朝見玉帝。最后一聯(lián)是全詩亮點所在,希望灶神明年回來的時候,戰(zhàn)爭就已經(jīng)停止了,這樣就可以在西湖上迎接灶神了。



《換巢鸞鳳·乙巳送灶》

清末·王闿運 


烹得黃羊。喜廚中酒熟,甑里糕香。

團圞無鏡,聽兒女、有家當(dāng)。

五窮辭去去東洋。依然那時、鐙光燭光。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養(yǎng)。


惆悵。休更想。要識世間,苦樂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歡情無量。

勘破流年似回環(huán),只愁霜鬢明朝長。

誰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餉。


王闿運是清末著名詩人、政治家。這首送灶詞寫得十分滄桑。又是祭灶時候,有黃羊、有酒、有年糕。想想已是第七十次祭灶了,不由生出滄桑之感。世間苦樂,早已隨流年看透。只是感慨又一年過去,又要再添霜鬢了。


微信圖片_20220125214818.jpg


《庚子送灶即事》

民國·魯迅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請灶君吃了膠牙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diào)嘴學(xué)舌,對玉帝說壞話。殺黃羊祭灶的風(fēng)俗自漢代流傳下來。


“瓣香”是佛教用語,即一炷香。用點燃的一炷香表達(dá)心中的虔誠。而這一炷香也需要典當(dāng)衣物才可以獲得。這首詩寫出了貧苦人家過小年時候因家貧而帶來的窘迫。



《祭灶與鄰曲散福》

宋·陸游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灶請比鄰。

歲時風(fēng)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鬢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在小年這一天,陸游將左右鄰居請來一起宴飲,這種風(fēng)俗相傳已經(jīng)很久了。賓主相坐,歡聲笑語不斷。


陸游在詩中還說,什么時候都要敬老,不因為家貧就感到羞愧。現(xiàn)在我們雖然住的是茅草房子,但和那灶頭開心的灶神何其相似呢?



標(biāo)簽: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