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起源,中國象棋起源于什么時候?
作者:歷史探秘易厚宏來源:詩文網網址:www.cqcjqzygs.cn發布時間:1634193510
中國象棋是當今的世界三大棋之一,是一種極具兵家思維的博弈游戲,讓歷代的中國人癡迷不已,并將琴棋書畫視為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宋玉所著的《楚辭.招魂》:“蔽象棋,有六博兮。”當然那時的象棋不是現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辭》云“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馬遷在《史記.蘇秦列傳》中也提到了六博:"當時齊地的居民安居樂業“斗雞走狗,六博蹋鞠”,可見象棋在戰國時已經在民間廣泛流行。
關于象棋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一般有這么即使弄說法:
一、起源于黃帝說,北宋晃補之《廣象戲格·序》的觀點認為黃帝將野獸馴化為兵,但大象乃百獸之雄,故將改游戲稱之為象戲,也就是后人說的象棋。
二、起源于神農氏說,元代僧人念常在《佛祖歷代通載》中說:“神農以日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僧孺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
三、起源于舜帝說,傳說舜有個異母的弟弟叫象,為人好吃懶做桀驁不馴,被舜禁居,又擔心他寂寞,就制作棋局給他娛樂,故稱為象棋。
四、起源于春秋說,據說象是象征的意思,象棋是模仿春秋兵制產生的,將、帥、車、馬、卒和春秋時期兵制吻合。
五、起源于戰國說,《潛確居類書》載:“雍門周謂孟嘗君:‘足下燕居,則斗象棋,亦戰國之事也。’蓋戰國用兵,故時人用戰爭之象為棋勢也。”
六、起源于楚漢戰爭,由于現在棋盤上都寫有“楚河漢界”,有觀點認為是楚漢戰爭后韓信發明的,也有說是張良發明的。
除了上述觀點以外,也有人認為是西周武王時所創,之所以叫象棋是因為用象牙制作而成。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種器具組成,雙方各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斗巧斗智,相互進攻逼迫,而制對方于死地。
春秋戰國乃至秦漢,國家長時間戰亂紛爭,象棋就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由于象棋是以逼死地方主帥為勝者,所以其戰略思想和戰術特征都受到了軍事思想的影響。但先秦兩漢時都還不叫象棋,而是從”六博“演變成“象戲”。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有了現代象棋的雛形,隋唐時期進一步向現制象棋靠攏,有將、車、馬、卒四個兵種,且走法跟現在一樣。但不一樣的是,隋唐時期的象棋棋盤是64方格的棋盤,而象棋是擺在格子中,類似于今天的國際象棋,因此西方有觀點認為國際象棋是起源于中國象棋。
到了宋朝,出現了火藥,并開始應用于軍事,因此象棋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炮。之后又增加了士和象,這樣就形成了和今天的象棋一樣的32顆完整的象棋了,棋盤也變成了九五格,開始劃分楚河漢界。宋代象棋就廣為流傳,先后有司馬光的《七國象戲》,尹洙的《象戲格》、《棋勢》,晁補之的《廣象戲圖》等著術問世。
到了明清時期,又把雙方主帥和象士進行區分,紅方為帥黑方為將,紅方為相黑方為象,紅方為仕黑方為士,這樣就跟今天的象棋完全一樣了。明清時期象棋的開局、中局、殘局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各種套路的相生相克及應對關系形成了理論體系,明代象棋專著有《金鵬十八變》、《夢入神機》、《橘中秘》等經典;清代著有著作有《梅花泉》、《韜元機略》、《心武殘篇》等著作。
到了近現代,中國的象棋和中國的麻將一樣,開始走向國際,許多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把象棋看作是僑胞與祖國聯系的橋梁和紐帶,把開展象棋活動看作是炎黃后裔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象棋在英、美、法、加拿大、德國等國家也發展了不少的愛好者。象棋正從它的發源地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